近日,我所太陽能研究部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DNL1606組)楊棟研究員和劉生忠研究員團隊發表了關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異質結晶格失配的綜述文章,系統地討論了晶格失配對材料穩定性和載流子傳輸動力學的影響,總結了當前的優化策略,包括外延生長和緩沖層,并探索了未來的解決方案以減輕失配引起的問題。
在半導體科學中,晶格失配是一種關鍵現象,由基底及其外延層之間的晶格常數差異引起。兩種材料的晶格常數往往不同,導致異質結生長界面附近產生應力。這種應力反過來又導致晶格缺陷和位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半導體薄膜和金屬氧化物電荷傳輸層之間的晶格不匹配性嚴重影響了鈣鈦礦薄膜的生長和器件的光電性能。
該綜述文章重點探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異質結的晶格失配問題,總結了晶格失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負面影響,并詳細介紹了表征晶格失配的方法和目前針對異質結晶格失配問題的優化策略,包括基于襯底材料的外延生長技術,有望實現更好的晶格對準,最大限度地減少位錯的不利影響;使用緩沖層減輕晶格應力,探索用于緩沖層的新材料,更有效的釋放應力和控制離子遷移,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另外可以替代襯底材料實現更低的晶格失配比。該綜述詳細闡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異質結晶格失配的挑戰和前景,為下一代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有效路徑。
該綜述以“Lattice Mismatch at the Heterojunc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為題,于近日發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DNL1606組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王泳。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文/圖 王泳、段連杰)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5878
據最新一期《自然·水》雜志發表的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新型海水淡化系統。該系統能夠根據太陽光照的變化自動調節脫鹽速度。這種創新的海水淡化裝置能夠與太陽能變化同步工作。隨著一天中陽光強度......
一位工程師坐在一輛拖車上,拖車里裝有電滲析海水淡化系統。圖片來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據最新一期《自然·水》雜志發表的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新型海水淡化系統。該系統能夠根據太陽光照的變化自......
科技日報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劉霞)為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破解太陽能生產間歇性這一難題,西班牙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首款硅基太陽能電池與創新性分子太陽能儲能系統(MOST)相......
意大利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回收銀,回收率高達98%。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技術與創新》雜志。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正大力推廣和采用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以替......
發光太陽能聚光器(LSC)是一種利用光致發光材料將陽光轉化為可被光伏電池捕獲利用的裝置。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能源光子學雜志》上的論文,日本立命館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型葉狀LSC模型,可增強光子的收集......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周圓圓教授(右)及......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開發了一種將氧化銦錫透明電極應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可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并使其變得半透明。相關研究發表在新一期《太陽能材料和太陽能電池》雜志上。研究設定的任務是......
一架僅重4克的無人機是迄今為止最小的太陽能飛行器,這要歸功于其獨特的靜電電機和能輸出超高電壓的微型太陽能板。盡管該蜂鳥大小的原型機目前僅能飛行一小時,但其研發團隊表示,他們所使用的方法能夠最終讓昆蟲大......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侯宇、楊雙等提出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埋底界面的“機械增強”策略,為設計和開發穩定的長壽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發表于《能源與環境科學》。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永安行官微發布消息,2024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暨展覽會(FCVC2024)將于6月4日—6月6日在上海嘉定召開。屆時永安行將發布全球首款太陽能電解水制氫儲氫能源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