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最新一期《科學·轉化醫學》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李紅良團隊的兩篇研究論文。該研究突破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方面的國際研究瓶頸,解決了靶向治療副作用的重大難題。
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團隊負責人李紅良介紹,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目前最常見的肝臟疾病,全球患病人數近20億,發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超過30%,成為重大公共健康問題和嚴重社會醫療負擔。
非酒精性脂肪肝還是眾多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腫瘤等的重要風險因素,一旦發展到非酒精性脂肪肝,將顯著增加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肝病風險。據統計,脂肪肝患者10至15年內發生肝硬化的概率高達15%到25%。
全球對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藥物的臨床需求迫切,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350億美元。鑒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龐大患病基數、嚴重健康危害和強烈臨床需求,目前全球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試驗已有800多項,但迄今沒有任何一款藥物獲批進入臨床。
在前期研究中,李紅良團隊發現,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是目前最有潛力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靶點,其抑制劑可明顯改善肝臟脂肪化、炎癥和纖維化。但已有的ACC抑制劑有導致血脂升高的嚴重副作用,大大阻礙其臨床應用。
李紅良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發展的核心機制,發現12-脂氧合酶(ALOX12)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進程的關鍵靶點,ALOX12可直接靶向乙酰輔酶A羧化酶α(ACC1),特異性精準調控ACC1溶酶體降解途徑。
根據這一發現,李紅良團隊開發出一個全新小分子化合物,可精準靶向ALOX12-ACC1蛋白相互作用,促進ACC1蛋白降解,顯著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發展。
該ALOX12抑制劑的治療效果,比目前國際上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ACC抑制劑更顯著,且不會引起高血脂等副作用。該研究突破性解決了靶向ACC的副作用問題,破解靶向ACC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困境,為ACC抑制劑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更為靶向ACC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向。
據悉,近年來李紅良團隊重點圍繞ALOX12開展系列研究,開發出小分子抑制劑,在小鼠、豬、猴模型中全面證實了靶向ALOX12的小分子藥物治療器官損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卵巢癌為婦科惡性腫瘤中十分兇險的癌種,被稱為“婦癌之王”。據《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全國癌癥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卵巢癌患者5.7萬,發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遺憾的......
自2019年底以來,SARS-CoV-2感染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世界帶來了巨大負擔。SARS-CoV-2感染誘導嚴重的內皮病變,其特征是肺血管系統中大量內皮細胞損傷和微血栓聚集。此外......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考察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相關纖維化患者的潛在新治療方案......
黑色素瘤多發生于皮膚,也會發生在黏膜、眼葡萄膜、軟腦膜等不同部位或組織。除了過度日曬、紫外線照射外,遺傳易感性、膚色類型、巨大的先天性痣、免疫抑制及血液惡性腫瘤等均是引起該病的高危因素。我們身體上一顆......
“隔空取物”一直是人類的夢想。現在,超聲科技實現了這種科幻超能力,并有望用于治病救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研究員鄭海榮團隊開發出一種相控陣全息聲鑷操控技術,在生物體及血流中成......
一種新發現的氨基酸化合物被發現成功地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表著向開發這種迅速蔓延的健康狀況的首個人類治療方法邁出了重要一步。密歇根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DT-109,一種基于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