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9 09:32 原文鏈接: 我繼美國后擁有虹灣高精度數據

      “截至目前,嫦娥二號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任務所確定的工程目標已全部實現,預定的4個科學目標也正陸續實現。下一步將進入對嫦娥二號衛星的長期管理階段。”

      這是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探月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嘉浩11月8日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的信息。

      當天,國防科技工業局首次公布了嫦娥二號傳回的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月球虹灣區域的局部影像圖,張嘉浩表示,虹灣地區影像圖的傳回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工程任務正式宣告圓滿成功。

      為嫦娥三號著陸區確定提供技術儲備

      探月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介紹,11月8日國防科工局公布的首張月球虹灣局部影像圖成像時間為10月28日18時25分,衛星距月面約18.7公里,分辨率約為1.3米。影像圖中心位置為西經31度3分,北緯43度4分,對應月面東西寬約8公里,南北長約15.9公里。影像圖顯示,該區域表面較平坦,由玄武巖質的月壤覆蓋,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環形坑和石塊,其中最大的環形坑直徑約2公里。

      “這幅圖主要有3個方面的特點。”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表示。

      一是從成像質量看,曝光準確,圖像清晰,層次豐富,反映了嫦娥二號和CCD相機的水平和能力。

      二是1.3米的高分辨率圖像能清晰和準確地反映月海的地形地貌細節。

      三是圖像構圖美觀。李春來表示,由于月海的地形地貌很單調,國防科工局公布的虹灣區域局部影像圖是從20多幅圖中挑選出來的,圖像中下方能清晰地看到一個直徑約2公里的撞擊坑。

      圖像的上方有個“亮點”,是一個直徑約300米左右的“年輕”撞擊坑,亮度比背景高約1倍,它同樣是月海玄武巖形成的月壤,但其形成年齡較小,受太空風化的時間短,因此顯得反照率很高。而這一“亮點”正好使整個圖像能夠活躍起來。

      “不過,發布這幅圖并不是說它就是嫦娥三號的著陸點,高清晰圖像主要是為嫦娥三號著陸點的分析和確定作技術準備。”李春來表示。

      中國探月工程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接受記者采訪時則透露,虹灣是嫦娥三號著陸區的首選區域,“現在我們從嫦娥二號拍攝的虹灣地區圖像看,虹灣地區確實相對平坦,比較有利于安全著陸”。

      但除虹灣以外,科研人員還選擇了其他4個候選著陸區。選擇著陸區一是要選擇相對平緩的地區,其次是要在月球的正面,三是要在中緯度地區,最重要的是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在嫦娥二號衛星后續的飛行過程中,有可能對其他候選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

      中國成擁有虹灣高精度數據第二國

      嫦娥二號攜帶的CCD立體相機降軌拍攝虹灣地區大約持續了兩天時間,拍攝高度為距離月面18到22公里的高度。

      李春來介紹,由于距離月面過低,相機每次拍一軌的時間只有65秒,約110公里。在虹灣地區總共進行了3軌試驗拍攝和16軌正式拍攝,對應月面東西寬度約8公里,分辨率為1.2米到1.5米。

      此外,虹灣處于雨海區域內,由于月海玄武巖月壤的反照亮度較低,且成像范圍比較小,相機使用了積分模式進行成像。可以形象地說,同一個地點需要進行96次拍攝,然后將其能量累加起來,才能得到一個正確曝光的圖像。

      不過,李春來表示,截至目前,除中國外,對虹灣地區的高精度成像只有美國有局部地區、分辨率為0.5米和1.5米的數據。其他國家都是十米甚至百米量級的分辨率數據。

      衛星狀態良好超預期

      嫦娥二號從10月1日成功升空,到現在已過去一個多月,談到衛星目前的工作狀態,嚴俊表示,嫦娥二號搭載的7臺有效載荷均按照計劃開展科學探測活動。截至目前,7臺有效載荷工作狀態良好,從目前已下載的探測數據看,無論是數據的探測精度還是質量都超過預期。

      以CCD立體相機為例,完成對虹灣地區的成像工作后,衛星已于10月29日返回100公里×100公里的工作軌道,進行約7米分辨率的圖像獲取。截至目前,CCD立體相機工作正常。

      李春來透露,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現在每天都接收約150GB科學探測數據。

      “嫦娥二號的實際工作壽命將遠遠大于預定的半年時間。”張嘉浩表示。

      張嘉浩介紹,到目前為止,嫦娥二號完成任務情況堪稱完美,例如原計劃進行3次軌道修正,后來只進行了1次,大大節約了衛星的能源消耗。按原計劃,衛星將在軌運行半年時間,現在看來將大大超過這個時間。

      “確定衛星完成半年任務后的下一步工作任務,將成為我們又一項重要工作。”張嘉浩表示,壽命的延長,也將意味著嫦娥二號會有更多更精確的科學探測數據傳回來。

    相關文章

    聚合物納米分辨率摻雜研究取得進展

    聚合物半導體是新一代柔性光電子產業的基礎材料,在高柔性邏輯電路、可植入智能感知器件、熱電發電與制冷器件等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化學摻雜可以精細調控聚合物半導體的導電性能和光電功能,并拓展材料的應用領域。近......

    玄武巖纖維耐海水腐蝕機理研究獲進展

    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可用于多種海洋工程材料和結構。而在海洋溫度、濕度等長期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復合材料及其結構的性能會出現一定下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聚焦于玄武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海水中的降解行為。當前......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大幕再啟太空將搭新“鵲橋”

    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星搭乘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順利進入太空,開啟奔月之旅。“到崗”后,它將為正在運行的嫦娥四號和即將開展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等探月工程四期任務,架起一座跨越40多萬公里的地......

    我國學者在高時空分辨成像研究胰島素兩相分泌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圖胰島組織上葡萄糖刺激的異質性的胰島素分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5022)等資助下,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陳良怡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在探索胰島素兩相分泌調控方面......

    兩臺新望遠鏡將為我國探月工程提供保障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長白山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在吉林長白山正式啟動建設。無獨有偶,9月中旬,在距此地直線距離約3800公里的西藏日喀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日喀則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也開始了建設......

    10年研制,西安光機所在超快分幅成像領域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超快診斷技術重點實驗室分幅成像團隊,在皮秒分幅成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由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緱永勝負責的時間放大分幅相機,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神光-I......

    最高分辨率單光子超導相機問世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團隊制造了一款包含40萬像素的超導相機,分辨率是其他同類設備的400倍。26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此項成果,未來將可用于生物醫學成像及天文觀測等領域。該相機由超細電......

    新方法成功將超透鏡成像分辨率提高一個量級

    利用極化激元材料和超構材料構筑的超透鏡能夠超越傳統光學成像分辨率的極限,實現亞波長級別的微觀結構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觀測,對物理芯片、化學材料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產生廣泛而革命性的影響。2000年,英國帝國理......

    中國碳衛星可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凈碳通量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多尺度海氣相互作用方面新進展

    近日,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多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領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甘波瀾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中緯度多尺度海-氣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