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24 11:21 原文鏈接: 打造一流科技期刊,還需多方發力

      “2017年底,我國科技期刊已達5052種(中文科技期刊4599種,英文科技期刊330種,中英文雙語科技期刊123種),居世界第三位。”23日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武漢召開,《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8)》正式發布。

      “我國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國際話語權擴大。但總體質量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科研成果傳播力和影響力不夠。”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李軍認為,打造一流科技期刊,還需多方發力。

       內容價值是科技期刊的生命

      近十年來,我國科技核心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分別以14%和5.4%的速度保持增長。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入選SCI期刊192種,位于學科影響力前四分之一(Q1區)的期刊增加至44種,SCI收錄中國期刊中被列為“高被引論文”的數量和比例在逐年上升。

      “無論傳播形式如何改變,內容價值始終是期刊的生命。”李軍表示,內容建設是科技論文的根本。高質量的論文即優質內容,“但高質量的稿件永遠是科技期刊的稀缺資源”。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力學學報》主編魏悅廣表示。

      優質稿件有賴于期刊編委會的水平。趙劍飛,《NEJM醫學前沿》(《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中文版)副主編,他嘗試在全球范圍內吸引優秀編輯,尋找優質稿源。在他看來,優秀的編輯要為期刊的稿件質量負責。“編輯要與作者和讀者多溝通,也要參加國際會議,了解學科前沿,擁有國際視野。”

      《光:科學與應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創刊于2012年,但2017年其影響因子已達到15.141,在學科排名(JCR)中位居第三。該期刊主編、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也給出了期刊突圍的秘訣:“把期刊的編輯工作交給頂尖的編委會。我們擁有來自13個國家的64位編委,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編委會提供了國際科技交流的平臺。”

      魏悅廣稱,近幾年《力學學報》穩步發展,其編委會都是行業內的優秀專家學者,能站在學科前沿,引領學科發展方向。“他們的評判標準不是看文章能否帶來高影響因子,而是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考量科研成果本身能否對工程技術領域發展有所幫助。”

       注重影響力而非影響因子

      據李軍公布的一組數據,我國SCI和高被引SCI論文的發表量都非常大。被引頻次最高的1%的論文當中,我國有14.3萬篇,全球占比16.62%。“接近20%的高被引SCI論文由我國學者貢獻。但遺憾的是,有95%的論文發表在海外期刊上,現實非常嚴峻。”

      “希望更多高水平論文發表在中國期刊上。”這是中國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心聲。

      如何實現?首先要放下對“影響因子”的執念。論文影響因子是中國論文作者爭相追逐的數據,因為影響因子關乎研究成果統計、獎勵分配,在投稿時考慮期刊影響因子成為必然。北京大學教授、Photonics Research創刊主編周治平說:“期刊影響因子不高,就沒人愿意發表,這是中國的一個現狀。”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副院長杜冠華看來,這種現狀急需改變,“不能把期刊當作一個發表文章的地方”。要回歸科技期刊誕生的本心——為科技創新服務、為學科發展服務、為人才培養服務。

      劍橋大學先進光電中心主任初大平表示,現在的科技期刊至少應滿足三種要求:了解最新進展、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未來愿景。在此基礎上,通過同行評議努力保證論文質量、提高論文水平,通過影響因子推動論文的傳播、影響研究方向。

      魏悅廣以《力學學報》的實踐為例反復強調,不能只看SCI影響因子。“英文期刊需要面向國際交流平臺,但中文期刊的立足點一定要在國內,致力于解決國家現實而重大的問題。”杜冠華還建議,學會也要鼓勵科技工作者把論文發表在國內。工林大會迄今已舉辦三屆。此次是世界人工林大會首次落戶亞洲,由我國主辦。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通過人工造林或再造林,發展工業用材林、生態公益林等各種不同用途的人工林。“我們還與世界各國合作開展不同的活動,希望通過森林可持續經營,加大努力防止森林退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目標作出貢獻。”莫妮卡·巴布說。

      目前,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達6933萬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規模居世界首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說,為培育更多優質高效穩定可持續的多功能人工林,要科學規劃布局,轉變經營方式,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和地形復雜的區域,最大限度發揮人工林生態效益,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要完善政策機制,加強科技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科研攻關,完善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總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新的人工林建設模式;要深化國際合作,共享發展成果,利用各種國際合作機制,分享與傳播各國人工林建設的經驗、技術和模式。

    相關文章

    中國SCI期刊增速不及中國作者發文增速

    11月29至30日,第十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以及“優秀科普期刊”......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發布,5163種期刊,技術科學類占44.01%

    11月29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南京開幕。論壇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發布。《藍皮書》是首部記錄和反映中國科技期刊發展歷程的年度報......

    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優秀人才案例公示

    2023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優秀人才案例遴選匯編項目擬入選案例公示各有關單位: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現對2023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

    5人被授予“上海科技期刊杰出科技人物”

    頒獎儀式現場 上海市科協供圖為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加強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培育建設,打造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上海市科協主......

    2023年山西省科技期刊能力提升項目評選結果公布

    關于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期刊能力提升項目評選結果的公示各有關單位:為加快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提升省級科技期刊的辦刊能力,培育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省內優秀科技期刊,根據《關于開展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

    50個!2023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擬入選項目

    根據《關于申報2023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的通知》(科協創函刊字〔2023〕48號),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評審細則》,經項目申報、資格審查、答辯評審,評選出擬入選項目共......

    我國科技期刊超5000種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

    中國科協日前發布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2)》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期刊總量已達5071種,學術影響力持續提升。科技期刊體現著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科技強國建設離不開一流科技期刊的......

    第六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召開,加強青年編輯人才建設

    第六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編輯角色的多元化和青年人才培養”分論壇在西安舉辦。這是世界科技期刊論壇首次設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人才建設主題分論壇,聚焦青年編輯人才的核心素養和職業生涯規劃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科協:2023年科技期刊項目開始申報

    關于申報2023年科技期刊項目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服務促進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設置相關科技......

    共371人!張伯禮、饒子和等眾多院士入選這一重磅計劃

    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細則》《關于征集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優秀主編、優秀編輯、優秀審稿人工作案例的通知》有關規定,經公開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確定2022年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