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四成左右的阿膠純屬“友情客串”,不妨查查各家原材料的進貨渠道,質量監督部門只要對號入座,造假者自然會現出原形
寒意猛烈,也正是冬令進補的時節。作為傳統的補血佳品,由驢皮熬制的阿膠盡管“名貴”,卻深受大眾歡迎。可業內人士指出,以原料驢皮供應計算,阿膠年產量應該只有實際銷量的六成左右。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四成假冒原料混入了生產環節,化身為形形色色的“阿膠”產品,堂而皇之地在市場售賣(1月26日《北京晨報》)。
阿膠亂象,簡言之,真是“驢唇不對馬嘴”。四成阿膠產品,明明應該靠實力吃飯,卻偏偏只在包裝上拼顏值。驢皮不夠,豬馬牛來湊數。這還算好的,更有不明下腳料備著。藥典明確規定,驢皮熬制的阿膠,有補血滋陰潤燥功效;其他動物毛皮熬膠功效各不相同,比如馬皮熬制的“阿膠”,效果適得其反,馬皮藥性下(行)血,“孕婦一旦食用后,極有可能導致流產。”因此,滋補大方,很可能就成了奪命處方。
真正可怕的,是明知造假而難以甄別。這是一組耐人尋味的數字:山東阿膠行業協會根據100多家阿膠生產企業的年生產量報表推算,阿膠年總產量至少在5000噸以上。目前按中國市場阿膠銷售量估算,需要驢皮400萬張左右,而國內供應總量不足180萬張。加上驢皮進口因素,全年可生產的阿膠總數量也就在3000多噸。此外,按照業內的說法,“一張驢皮價格2000元至3000元之間,而一張馬、騾子皮才200元,豬皮和一些制作皮鞋、皮包剩下的下腳料就更便宜。”加之阿膠行業原料鑒定難、產品鑒定難,李代桃僵的把戲,腦袋都不要轉彎。
真假地溝油的技術,迄今還是道充滿魔性的課題,但阿膠之真偽,按理不應如此糾結。道理很簡單:地溝油是上不了臺面的,幾乎不可能冒充正品食用油去貨架上待售;但阿膠不一樣,正規阿膠企業拿其他毛皮冒充驢皮,鉆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監管無能為力的空子。查假的,拼不過造假的,亂象紛呈也就不足為奇。假冒偽劣渾水摸魚,受害的還是規則堅守者,最終劣幣驅逐良幣,是不折不扣的負數博弈。只是,如果正宗驢皮能在出廠前就納入追溯體系,從原材料到成品,都能經得起追溯——正品正起來,四成假貨何以能魚目混珠?
食品溯源體系,最早是1997年歐盟為應對“瘋牛病”而建構的食安制度。只要監管者上點心,行業協會注意,無論順向追蹤,抑或逆向回溯,整個食品生產經營都可以處于有效管控之中。比如終端市場上的阿膠,可以通過條形碼追溯到驢皮的產地,進而在風險中找到對應的責任。利用便捷的APP,收錄每個環節的生產信息,即便萬一出事,也斷不至于死無對證。
當然,就眼下而言,既然知道四成左右的阿膠純屬“友情客串”,不妨查查各家原材料的進貨渠道,質量監督部門只要對號入座,造假者自然會現出原形。假阿膠危害雖不甚重,但整肅市場總是底線責任。打假,不能總是等到吃死人之后再去雷霆萬鈞。
今日,一些微信圈群和網絡社交平臺有傳言稱,重慶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荔枝園小區核酸檢測造假。經核實,真相如下:11月21日上午,天星橋街道荔枝園小區2名居民單管核酸采樣檢測結果呈陽性(系混管發現異常,單采......
美國心理學家拉塞爾?沃恩(RussellWarne)于2022年1月在他的博客中披露了一件令他震驚的科學“發現”。他寫道,“盡管我很熟悉這個領域的歷史,但我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案例。”上個世紀80年代,......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持續深入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對涉及國家自然......
一篇學術造假論文,撤稿是其“命運”的終結嗎?至少現實不是這樣,它還可能反復被后續發表的論文所引用,繼續誤導研究。美國著名麻醉學家斯科特·魯本(ScottReuben)學術欺詐案曾轟動一時。他至少有20......
編譯|劉如楠操縱、偽造實驗數據長達12年之久,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薩姆森·雅各布(SamsonJacob)仍然熬到了名譽教授的榮休身份。而學校的一項學術不端調查,卻讓他名譽掃地。據撤稿觀察(Retrac......
近年來,圖片造假可謂是最易發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重災區,因此導致的撤稿風波一浪高過一浪。針對目前覆蓋范圍最廣的撤稿觀察網站(RetractionWatch)的案例分析顯示,截至2021年1月20日,以圖表......
從加入實驗室的早期階段開始,就開始了造假行為。在其后4年多時間里,偽造了極其龐大的數據。因為害怕被揭露,扔掉實驗室筆記本以掩蓋罪責……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學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Yano)被校方調......
從加入實驗室的早期階段開始,就開始了造假行為。在其后4年多時間里,偽造了極其龐大的數據。因為害怕被揭露,扔掉實驗室筆記本以掩蓋罪責……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學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Yano)被校方調......
2022年3月21日,根據美國研究誠信辦公室(ORI)的新發現,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2位研究人員(分別是孫惠斌及LeongDaniel)在2013年開始的六年內,在16項NIH基金申請中偽造了......
近日,加拿大植物學家StevenNewmaster跌落神壇,這或許是近來科學界最大的諷刺。2013年,他在一篇論文中揭露了草藥膳食補充劑行業的欺詐行為,幾乎是一夜之間,Newmaster成為了食品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