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6-24 15:43 原文鏈接: 找鉀:立足國內,鞏固海外礦權

      鉀鹽是中國緊缺的戰略性資源之一。2014年,我國氯化鉀表觀消費量達1742萬噸,同時對外依存度已降至50%,形成了國產鉀鹽與進口鉀鹽“兩分天下”的格局。盡管沒有實現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有關專家提出的鉀鹽“國產、進口、國外生產”“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我國的價格話語權已得到一定提升。

      不過,成果后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憂患與不確定性。首先,近年來,我國鉀鹽找礦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柴達木和羅布泊鹽湖的鹵水氯化鉀資源/儲量并沒有實質性的增加,而這些礦山的鉀鹽資源儲量的服務年限是有限的。同時,我國鉀鹽增產仍然依靠鹽湖鹵水鉀礦,一方面,青海鹽湖集團等企業鉀鹽擴大產能;另一方面,羅布泊國投羅鉀大規模投產,新增硫酸鉀130萬噸/年。其次,本世紀初,我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老撾、剛果及加拿大等獲得很多鉀鹽探礦權,經過10余年的勘探,獲得巨大優質鉀鹽礦的儲量,大多還取得了采礦權,并建成鉀肥生產廠,但是由于環保、尾礦處理與運輸等成本較高,加之近期世界鉀鹽市場價格低迷,多數企業還沒有進入規模化生產,一些鉀鹽礦還處在可研階段,并可能面臨上述同樣的問題。

      為了根本緩解或扭轉我國鉀鹽對外依賴的問題,最關鍵的應該還是立足國內解決可采資源儲量不足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實現鉀鹽找礦新的重大突破;二是破解“三低”鉀鹽的開采關鍵技術;三是國家要出臺相關優惠支持性政策,幫助已走出去的海外鉀鹽公司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鉀鹽找礦方面,鑒于中國陸相鹽湖鉀鹽資源已基本查清,目前,科研工作已從陸相沉積盆地轉向古代海相盆地,鉀鹽找礦也已開始從陸相轉移到海相地層。通過近5年國家“973”計劃的鉀鹽項目和地質大調查等項目支持,已基本查明中國古代海相蒸發巖沉積特征,含海相蒸發巖的小陸塊漂移演化歷史,構造動力學及古氣候特征等,并提出了相關的成鉀模式與戰略靶區等。但是,由于這些盆地在成鹽后期經歷多期次構造運動,海相沉積盆地及地層多被“深埋、破碎及變形變質”等作用影響,找鉀難度大、勘查成本高,同時,這些后期改造作用也影響了海相鉀鹽沉積研究工作,預計短期內難以取得重大找鉀突破。因此,從長遠出發,國家應該繼續支持開展古代海相鉀鹽成礦條件與規律的研究。

      “三低”鉀鹽,是指“低品位、低溶解度、低滲透性(鹵水)”鉀鹽。低品位鉀鹽是指可溶性的氯化鉀含量低于6%的含鉀之鹽層,鉀鹽礦物主要是鉀石鹽和光鹵石,呈不連續的條帶狀、分散狀等;低溶解度鉀鹽,指雜鹵石、鉀石膏等構成的礦層,氯化鉀品位一般在6%以上;低滲透性的含鹵水儲集層,指儲鹵層有較大孔隙度,并儲集富鉀鹵水,但孔隙之間喉道較小,甚至缺乏喉道溝通,如不采樣壓裂等方法,鹵水很難被采出來。“三低”鉀鹽的資源量,僅柴達木盆地鹽湖估計就有約5億噸氯化鉀,可見其資源量是很豐富的,但目前還缺乏關鍵開采技術。因此建議:一要加強“三低”鉀鹽開發的關鍵技術研究,科技部和企業應給予相關的科研立項支持;二要制定相關的高技術政策,支持相關企業,尤其中小科技型企業開展科技攻關;三是對這類非傳統的鉀礦,國土部門應該在探礦權與采礦權辦理設置方面給予優選支持。

      已獲得的海外鉀鹽礦權,應該是我國“走出去”獲得的戰略“紅利”。這些企業已投入巨資開展勘探及開發研究,但同時還面臨很多問題,需要國家給予多方面支持:第一,政策上的支持,包括與礦區所在國的外事關系,允許這些中國公司控股的海外鉀鹽公司邀請國內科研院所科技人員通過因公外事計劃到鉀鹽礦區進行勘探與開發研究;第二,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等部門給予相關科研與工程項目,支持國內科研院所“走出去”服務這些海外鉀鹽企業;第三,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也應該給予項目支持,以填補很多海外鉀鹽礦區及其區域性地質基礎調查工作的空缺或不足,如礦區的區域水文地質、構造地質、大比例尺地質填圖等,以便更好服務鉀鹽礦山的設計及開發活動。

      總之,鉀鹽不僅是糧食的“糧食”,將來也是生物質能源的“糧食”。生物質能源的種植必然離不開鉀肥。隨著環保要求及國際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增大,傳統化石燃料地位將逐漸下降,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有可能是未來新能源中耀眼的明星之一。因此,中國鉀鹽工業及學界應該未雨綢繆,發揮積極作用,應對未來鉀鹽可能出現的爆發式增長需求。

    相關文章

    推動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向“市場配置資源”轉變

    近日,科技部印發的《“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提出,擴大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權。探索建立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區別于現行國有資產的管理制度,開展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推動高校院......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國家能源局:2021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同比增長20.9%。國家能源局1月26日消息,其日前發布了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

    發改委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名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索引號000014672/2022-00028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

    湖北長江干流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結果公布

    中新網1月22日電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消息,2021年湖北省林業局啟動了長江干流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本次調查選取了50個陸生野生動植物作為調查物種,其中植物23種、動物27種。調查結果顯示,......

    2025年,我國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基本建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加快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

    新研究稱地球水源或來自太陽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據29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的論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地上的水可能來自“天上”——太陽。太陽風由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主要是氫離......

    月球土壤中的氧氣可供80億人使用十萬年?

    據報道,隨著對宇宙空間探索的推進,人類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以實現對太空資源的高效利用,特別是如何在月球表面生產氧氣,已成為一個熱門研究方向。然而,平均每立方米月球月壤含有1.4噸礦物,包含大約630公......

    我國自主研制的準實時潛標觀測技術應用取得突破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大洋環流及潮波動力學團隊研發并布放在海南島東部海域的準實時潛標觀測系統,成功抵御12級臺風“圓規”的直接影響,第一時間回傳了臺風經過期間的海流資料。潛標是深遠海海洋環境......

    發改委回應冬季能源保供——有能力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針對近期一些地方拉閘限電引發社會對冬季能源保供的擔心,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負責同志29日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多渠道增加能源保供資源、發揮好中長期合同“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做好有序用能、發揮好能......

    最新出爐|2019年度“深地資源勘查開采”重點專項清單

    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采”重點專項2019年度定向項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