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7-08 18:30 原文鏈接: 把紅細胞轉變為藥物載體

       紅細胞穿越血管把氧氣輸送到幾乎身體的各個角落和縫隙。但并不是所有的紅細胞能夠攜運氧氣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通過工程紅細胞表面上具有的“粘性”蛋白,賦予紅細胞攜運無論從治療免疫性疾病或癌癥的藥物到用于血管成像的放射性分子的能力。

      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生化學家弗拉迪米爾·米茲坎德夫(Vladimir Muzykantov)說:“這確實是一個非凡的創意和一種十分新穎的方法。”

      紅細胞占全部人體細胞數的四分之一,其生存期平均為4個月。位于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免疫學家海德·普魯(Hidde Ploegh)說,它們的無處不在和長壽使它們可以成為一個用于身體各部疾病治療的藥物載體。此前,已有研究人員把藥物分子通過紅細胞膜加進紅細胞內,但這個過程致弱了紅細胞,并只有當紅細胞到達最終目 的地才會釋放藥物分子。

      普魯和他的同事們,卻希望把藥物分子粘附到紅細胞的外部。因為紅細胞沒有核――所以它缺乏遺傳物質,而遺傳物質可以微調形成新的蛋白質――研究人員把形成紅細胞的前體即仍然含有DNA的有核紅血球進行改變。科學家們給改變了基因版本的有核紅血球添加已知的編碼蛋白質,并發現其確實已加在紅血球的表面。然而引入基因序列進行的修飾,致使有核紅細胞產生了具有額外標記的表面蛋白質,它可被稱為分揀酶的一種蛋白質所識別。

      有核紅細胞成熟為紅細胞時,仍然保留著這些工程蛋白。當研究人員把分揀酶加入成熟紅細胞混合物中,已經過基因修飾的所有蛋白質末端粘附的那種蛋白質被剪掉,只留著“粘性”的類似裝載貨物拖車的掛鉤。而可與分揀酶聯接的所有分子則可與紅細胞的表面蛋白相聯接。為了顯示其如何聯接,普魯團隊把生物素附加于紅細胞,并把它們輸注進小鼠體內。攜帶生物素的紅細胞在循環的血液中,至少存活28天,而且不會傷害小鼠,他們把這項研究結果在線報告于今天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普魯設想,這種技術在未來將被用于創建一種新穎的個體化療法――可以把你自己的干細胞分離出來,把它分化為有核紅細胞,經過基因修飾使其攜帶一種治療性分子,再輸注到你自己的身體里。可能作為貨物的任何分子,需要通過血液循環系統來傳輸。有核紅細胞成熟為紅細胞時,他們即失去了DNA,就消除了持續突變或遺傳物質擴散的風險。普魯說:“現在假設,你可以裝載的有效負荷是無限的,卻其應用方面則是很多的。”

      米茲坎特夫已經開發了用紅細胞作為分子載體的其他方法,他說,現在這種新方法“已超過了只作為輸送藥物”的意義。它可能用于通過紅細胞來診斷血液病,使成像劑在體內擴散,以致可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被堵塞的動脈可視化,或在移植之前通過阻斷進入血流的抗體來抑制免疫系統。

      他補充說:“但是在動物模型的實驗中,還有許多問題存在。我很想看到一個實證,應用這種方法把一種真正的藥物與紅細胞結合,而且該藥物仍然是有效的。”

    相關文章

    廣州健康院發現內涵體上GPCRG蛋白信號轉導的分子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揭示了分選轉運蛋白SNX25通過氧化還原依賴的方式調控內涵體GPCR-G蛋白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Redox-ModulatedSNX25asaNovel......

    預算700萬,該單位發布蛋白質譜儀采購計劃

    項目概況蛋白質譜儀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上海中世建設咨詢有限公司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7月16日10:00(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310000000240205......

    延緩老年運動能力下降的蛋白找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增強Trio蛋白的表達來抵消果蠅與年齡相關的運動能力下降。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細胞報告》雜志。隨著年齡的不......

    研究利用環糊精等制備出超分子玻璃

    湖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中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環糊精等為原料,基于低共熔策略制備了超分子玻璃。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上。超分子玻璃制備過程。......

    發現SMARCA5蛋白促進急性髓系白血病發生發展的機制

    5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王蘭研究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MARCA5reprogramsAKR1B1-mediatedfructose......

    九旬院士徐如人:多位弟子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新網長春5月26日電(高龍安)徐如人老人家中的小院里,兩棵李子樹長滿新葉。此時李子雖未成熟,但老人已收到“新果”。近日,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徐如人(吉林大學)第四屆中國化學會終身成......

    阿爾茨海默病惡化的分子“黑手”發現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科學家近日揪出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惡化的“黑手”,揭示了其分子驅動因素。研究團隊期望這些分子能成為藥物靶點,在開發治療或緩解藥物方面發揮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21日......

    新突破!HPLC分析mRNA聚集體新方法:大孔徑SEC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新研究揭示潛在影響EBV感染的重要因素

    近日,我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1(IFITM1)通過關鍵氨基酸位點競爭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與上皮細胞感染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A2(EphA2)的結合,形成“鉗形......

    Nature丨團隊合作解析雄激素調控性別差異的分子細胞基礎

    哺乳動物復雜性狀的性別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與雄激素密切相關。然而,性別差異的分子和細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調節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分子細胞卓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