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
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絲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劑。AT Ⅲ是多個抗凝血酶中最主要的一個,它可以通過抑制凝血酶的形成而調節血液的凝固,是血液凝固過程中的重要的反饋系統,它的缺乏會造成血栓性疾病,但如果增高也可引起血液凝固障礙,這些均可危及人們的健康,那么什么原因會造成AT Ⅲ的失衡呢?
首先AT Ⅲ的減少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那么我們分別來了解下這兩種情況:遺傳性AT Ⅲ缺乏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患病率約1/5000,發病多在10-25歲,患者常在手術后、創傷后、感染后、妊娠或產后發生靜脈血栓,并可反復發生血栓。CRM-患者血漿中AT Ⅲ生物活與抗原性約為正常人50%左右;CRM+的患者則AT Ⅲ結構與功能異常的類型較多,共同表現是對肝素的親和力降低,從而對絲氨酸蛋白酶的滅活能力明顯減弱。獲得性AT Ⅲ缺乏常見于,(1)AT Ⅲ合成降低,如于肝硬化、重癥肝炎、肝癌晚期、常與疾病嚴重度相關,可伴發血栓形成;(2)AT Ⅲ丟失增加,常見于見于腎病綜合癥;(3)AT Ⅲ消耗增加,見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塞、DIC、外科手術后、口服避孕藥、深部靜脈血栓形成、肺梗塞、妊高癥等。
那么AT Ⅲ增高又是啥情況呢?AT Ⅲ水平增高,常見于血友病、口服抗凝藥物、使用黃體酮類藥物等。這一情況的出現,預示著血液抗凝活性增強,患者容易出現出血性疾病。
總之,抗凝血酶Ⅲ(AT Ⅲ)作為血液中最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它控制著血液的凝固和纖維蛋白的溶解。AT Ⅲ的水平隨疾病、病程而變化,因此AT Ⅲ的活性對于疾病監測、分析、治療、甚至預后判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