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在生物體內復雜的微環境結構影響到藥物的擴散和分布,也讓藥物敏感性和腫瘤應答的研究較為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們最近開發出兩種不同的新技術,可以將多種抗癌藥物直接運送至腫瘤部位,研究藥物分布和細胞毒性。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Cancer》雜志對此進行了介紹。
麻省理工(MIT)的Jonas等人研制出的小型圓柱載體包含了16個儲藏小室。該載體可以用標準活檢針直接植入老鼠體內的腫瘤部位,并停留24個小時。儲藏小室之間相互分開,可以用來裝入不同的藥物。藥物通過被動運輸迅速釋放至周圍的腫瘤組織,之后再用更大的針移除該裝置及其周圍組織,進而檢測癌細胞對藥物的反應。研究者們已經用此裝置檢測了阿霉素在內的多種藥物在異種移植的人乳腺癌模型里的分布,給藥濃度和腫瘤應答。
與此同時,來自西雅圖Presage Biosciences的研究人員Klinghoffer等人創新發明的CIVO微注射技術,可以通過皮膚注射多達八種不同藥物到腫瘤內。CIVO裝置包含數個微型針頭,每一個針頭包含一種藥物以及惰性示蹤染料。在原位注射藥物之后,腫瘤組織被切下,該產品自帶的自動分析裝置將檢測藥物在癌細胞內的作用。目前,CIVO在四名病人體內的初步實驗顯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更大規模的臨床實驗即將展開。
這兩種新技術在未來擁有著廣泛用途,包括藥物的細胞穿透性和穩定性評估,藥物的篩選,以及臨床實驗中藥物最適濃度的選擇等。
Echo?MS系統以其超高通量篩選能力重新定義化合物高通量定量研究2020年6月2日,弗雷明翰市,美國馬薩諸塞州——作為生命科學分析技術領域的創新者,SCIEX在2020年美國質譜年會上“云”直播(A......
血液的流動阻擋不了微型遞藥機器人。圖片來源:SciencePhotoLibrary/Alamy能夠逆著血流方向移動的微型載藥機器人,有朝一日可能會被用來向癌細胞直接輸送化療藥物。據《新科學家》報道,德......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研究員蘇士成團隊發現了補體調控腫瘤B細胞雙向作用的機制,深入挖掘了腫瘤相關B細胞的表型、功能及形成機制,為判斷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及患者的療效預后提供了有應用前景的標志物。相關研......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7日表示,全球都在努力尋找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各個國家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展現了團結,在研究藥物、疫苗開發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團結。只有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才能夠使優秀的科學家們聚......
幾個月,甚至幾年,用來治療COVID-19的藥物或許都不會在藥店上架,但如今有數千名患者在醫院和診所中進行治療,因此,臨床醫生正在尋找已經獲批用于治療其它疾病的藥物是否能有效治療COVID-19。瘧疾......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權宜之計,他們認為這可能幫助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的COVID-19患者。他們認為通過重新利用一種如今用于治療血凝塊的藥物,他......
B細胞是腫瘤微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往多項重要研究發現,B細胞具有促進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但近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B細胞在抗腫瘤免疫的產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臨床研究發現針對B細胞的利妥昔單抗在......
癌細胞快速改變其基因組的能力能被用作對抗惡性腫瘤的武器嗎?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物質,在動物模型和人類癌細胞的實驗中都顯示出了有希望的結果。這項研究發表......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研究員團隊研制出一款微納機器人,通過以微藻作為活體支架,“穿上”磁性涂層外衣,靶向輸送至腫瘤組織,成功改善腫瘤乏氧微環境并有效實現磁共振/熒光/光聲......
癌基因cMyc是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調控約15%的人類基因表達,在腫瘤細胞的增殖、凋亡以及代謝重編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cMyc是否通過轉錄以外的機制,來廣泛地調控基因的表達以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