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電,國際組織“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4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發電量凈增加值的70%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當代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最快的一年。
當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的《2018全球可再生能源狀況報告》說,2017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總量較前一年增加了29%,達到98千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大于燃煤、天然氣和核電凈增裝機容量的總和。同時,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52千兆瓦,也為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的增加做出重要貢獻。
報告稱,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是對化石燃料和核能發電投資總和的兩倍多。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呈現區域性集中的特點,2017年中國、歐洲和美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的近75%。然而,當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比例卻遠高于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
此外,全球能源需求2017年增長了2.1%,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4%。可再生能源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減排無法抵消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以及對化石和核能持續投資所造成的排放增量。此外,電力行業面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速度低于預期。占全球最終能源需求約五分之四的供暖、制冷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仍落后于電力行業,約92%的運輸能源需求繼續由石油來滿足。
“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主席阿托羅斯·塞沃斯說:“要實現能源轉型,各國政府必須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例如,停止對化石燃料和核能的補貼,投資必要的基礎設施,并制定供熱、制冷和交通運輸等領域的硬性目標和政策。沒有這種引領,世界將難以履行對氣候變化協定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全球可再生能源狀況報告》于2005年首次發布,此后每年發布,概述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投資以及政策等行業動向和發展趨勢。
據最新一期《自然·催化》雜志報道,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團隊將微小的銅納米花附著在人造葉片上,高效轉化二氧化碳,用以生產清潔能源和化學品,而這些可能正是現代能源和制造業的支柱產品。團......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組群)劉中民院士團隊,與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烴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12月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3年)》(以下簡稱《公報》),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公報》指出,2023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年平......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烯烴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合成了電子助劑Na和結構助劑Co共修飾的鐵基催化劑,并研究發現Na和Co的協同作用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在近日于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迄今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了初步核算,并......
2024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與多能互補系統國際會議于9月21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華北電力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研究員孫劍和副研究員俞佳楓團隊,在碳化鉬催化CO2轉化利用方面取得進展。科研人員利用火焰噴射裂解法一步合成了亞穩態不飽和氧化鉬催化劑。該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