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北京發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資源緊缺成為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對北京發展影響最大的是生態環境。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專家共同撰寫的《京津冀發展報告:承載力測度與對策》稱,北京的城市綜合承載力超過了警戒線,處于危機狀態。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載壓力過大,城市支撐力隨人口增加而下降。
參與報告撰寫的、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敏俊稱,京津冀屬于“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遠低于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標準。
2011年,北京水資源總量為26.81億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萬人加上流動人口約240萬人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19立方米,遠低于國際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標準。
報告分析,北京市的水資源人均需求量約為345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當地水資源只能承載667萬人,相當于現有人口規模的40%。北京社會科學院博士李彥軍稱,2011年北京全年水資源缺口量為9.2億立方米,這種巨大差額不得不依靠過度開發地表水、超采地下水以及依靠外來水源的補給。
北京市的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已超出了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該報告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張耀軍稱,京津冀地區人口規模超載,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
至2015年,京津冀地區人口承載力為9800萬人,而京津冀區域總人口2010年已經超過了1億,達到1.04億,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1.12億,2020年將達到1.2億人口。
張耀軍預計,北京市的勞動人口比例在不斷下降,將由2010年的83%下降到2020年的77%,但老齡化速度卻在下降,主要是因為遷入北京的人口大多是處于勞動年齡的青壯年人口,勞動力絕對數量是充足的。北京近5年的年均凈遷入人口接近50萬人。
張耀軍稱,到2020年,北京的勞動力供給在1797萬到2026萬人之間,“可以說,在未來十年間北京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他分析說,這反映出在城市化加速、大量農民從農村轉移出來的社會背景下,北京仍可在一段時期內享受勞動力紅利。
2月21日,據報道:按照教育部安排,北京將有15所部屬高校向雄安新區疏解。目前第一批4所高校(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新校區已開工建設。北京市教委處表示,北京市積極......
營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本土消費新品牌、塑造服務消費新優勢……2月21日從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2024年,本市將全面啟動建設4個國際消費體驗區,推動雙井等15個傳統商圈完成改造......
剛開年,北京經濟就傳來喜訊:年產千萬臺高端手機的小米智能工廠在昌平投產。這座新工廠瞄準世界級“燈塔工廠”的目標,高度智能化的生產體系自主研發比例接近100%。這樣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在北京已有10......
2月20日,北京市發改委上線了本市首份產業地圖,為企業在京發展提供清晰的產業指示指引,進一步擦亮“北京服務”品牌。這份產業地圖覆蓋一、二、三產,融合高精尖產業、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現代基礎設施產業、......
化身守門員在工人體育場對抗頂級“球星”,跨越千年向“蘇軾”求助解人生疑惑,主播一聲令下不同款汽車“秒進”直播間……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讓城市一個個角落成了元宇宙,虛實之間催生海量數字人。北京......
2023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并穩步推進市級人工智能專班工作機制,統籌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集聚,構建完整產業鏈條。人才資源國內領先在頂尖人才方......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對2023年度12月份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進行公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關單位: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63號)、......
據@氣象北京今晨消息:20日本市出現中到大雪,其中城區及南部地區大雪,積雪深度7至10厘米。20日5時至21日6時,全市平均降水量5.5毫米,城區平均7.2毫米,西南部6.4毫米,東南部6.9毫米,西......
2月3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和北京經開區工委書記張強在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為“北京市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創新中心”揭牌。為貫徹落實《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
京東方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加速建設,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將擴建至600平方公里,經開區國際人才社區項目為人才安居賦能……近日,市發展改革委介紹,2024年將推動300項市重點工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