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增長 逾七成盈利規模超疫情前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月至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3440.8億元,同比增長44.7%,比2019年同期增長41.2%,兩年平均增長18.8%。
“今年三季度,工業生產延續恢復態勢,利潤保持良好增勢,企業效益狀況不斷向好,盈利水平、資產負債率及資金周轉狀況同比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
高技術制造業引領作用顯著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除了價格上漲因素外,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的良好表現,都為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此外,政府減稅降費和企業自身開源節流、強化管理,也對利潤增長作出了貢獻。
從三季度當季來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兩年平均增長15.1%,增速比二季度略有回落,總體保持良好增勢。其中,9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6.3%,增速較上月加快6.2個百分點。超七成行業盈利規模超過疫情前水平。三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利潤較2019年同期增長,占70.7%,大多數行業總體效益狀況好于疫情前。其中,有18個行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速達到或超過10%。
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3.6%,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19.3個百分點,引領作用顯著。其中,醫藥制造業受國內外疫苗需求量較大、企業產銷兩旺等因素拉動,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66.8%,延續年初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受企業收入平穩增長、投資收益由降轉增等因素拉動,利潤同比增長33.4%,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6個百分點;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5.4%,保持較快增長。
“三季度,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2.04倍,原材料制造業增長42.5%,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對工業企業盈利改善提供重要支撐。”朱虹表示,采礦業、原材料制造業盈利規模明顯擴大。其中,受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拉動,三季度煤炭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72倍,增速較二季度大幅加快;油氣開采、有色、石油加工、化工、鋼鐵行業利潤分別增長2.97倍、77.6%、70.8%、69.3%、42.6%,均實現快速增長。
消費品制造業利潤穩定恢復。三季度,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恢復,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12.0%,呈現穩定恢復態勢。其中,化纖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15倍,呈現高速增長;家具制造、文教工美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0.6%、8.3%,增長較為平穩。
企業運營狀況明顯好轉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9月工業企業利潤維持較快增長,主要受幾方面因素推動。一是需求持續擴張。從上游能源、工業基礎原材料,到醫藥、機電等需求仍較為旺盛;二是漲價因素。能源及工業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上游部門利潤快速增長對工業利潤拉動明顯;三是工業部門綜合成本有所下降。
三季度,企業運營狀況明顯改善。隨著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政策措施持續顯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39元,下降明顯。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70%,同比提高0.13個百分點。盈利狀況改善帶動企業資產負債率繼續走低,9月末,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3%,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較上月末降低0.1個百分點。
資金周轉加快,運營效率提升。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產成品存貨同比分別增長11.5%、13.7%,增速較上月末分別回落0.6個、0.5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占用情況改善。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同比縮短3.8天,較上月末縮短0.4天。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同比縮短1.5天,較上月末縮短0.3天。企業資金使用效率提高,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
劉興國認為,前三季度的經營數據表明,工業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在市場整體復蘇向好的推動下明顯好轉,資產和資金周轉雙雙加快,成本費用水平均有所下降,資產負債率略有回落。這些積極變化,無疑也是助力前三季度利潤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所在,將有助于穩定企業發展信心,也有助于拉動新增投資平穩增長,從而夯實后續增長基礎。
工業利潤分化有望改善
劉興國認為,前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最主要的貢獻來自于市場復蘇所推動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從行業利潤增長角度可以看到,這一影響十分明顯。比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30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67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1.72倍。
“也就是說,工業企業利潤較快增長,實際上主要來自產業鏈上游環節,下游環節的盈利表現并不好。”劉興國認為,這種上下游盈利表現明顯兩極分化的現象,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不利于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暢通。要確保國內經濟大循環暢通,應當讓不同產業、上下游不同環節的企業,都能在正常情況下獲得合理的盈利回報。產業之間、上下游環節之間的盈利水平可以有一定差異,但絕不應過于懸殊。從產業生態的角度說,要想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應該讓全產業鏈所有環節的企業,以及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的產業外其他企業,都能看到持續發展和合理盈利的希望。
工業企業利潤快速增長的勢頭,是否可持續?周茂華認為,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同比趨緩,依然有望繼續維持較高增速。受去年基數抬升影響,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出現技術性回落,但全球需求繼續復蘇與大宗商品價格漲價因素將繼續支持工業企業利潤維持較快增速。同時,隨著國內保供穩價綜合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工業利潤分化情況有望出現改善,有助于緩解部分中下游企業成本和經營壓力。
從長期來看,劉興國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趨勢不可能一直無限制持續,所以上游環節的暴利、躺贏也不可持續。剔除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前期工業企業利潤的較快增長,實際上是在2020年受疫情沖擊盈利大幅下滑基礎上的恢復性增長,一旦工業企業的整體盈利恢復到常態化水平后,盈利增速也將逐漸回歸到常態化水平。
“回歸到常態化后,要想繼續保持利潤較快增長,必須借助創新突破來實現,通過創新來創造更多新價值。當然,管理也可以在利潤增長上發揮重要作用,但如果沒有創新的支持,管理所能挖掘的盈利增長潛力有限。”劉興國說。
朱虹表示,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良好增勢,但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供應鏈產業鏈不夠暢通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持續恢復,同時上下游行業間盈利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工業企業效益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下一步,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做好經濟跨周期調節,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擴大內需、促進轉型升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確保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通知明確了制造業金融服務的總體要求,圍繞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重點任......
國新辦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和外匯收支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一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9.5萬億元。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業、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房地產業貸款增速也有所回升......
4月2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到,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大力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新技改,打造一批重大示范項目,......
伴隨著強勁的聲浪,一臺約數米長的WH28大缸徑發動機開始了試車。這是科技日報記者近日走進位于山東省濰坊市的濰柴工業園時看到的場景。這個氣缸內徑達到280毫米的龐然大物,正是遠洋巨輪的動力核心。過去,大......
3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4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狀況。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40.6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
“山西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從2020年到2022年,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23年省屬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增幅達到20%以上,省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覆蓋率達到100%。”3月2......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了備受關注的重點。“1、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都在50%以上,說明制造業處于景氣區間。今年工業經濟有望回升向好,對此我們......
根據《湖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認定建設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湖南省工信廳組織專家對已批復創建或認定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進行了2023年度考評。經專家組評審,考評結果為2家優秀、6家良好、3家合格、1家不合格......
今天,各省市工信廳(局)陸續披露第八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通過復核的第二批、第五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其中包括多個地區的企業。這些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代表了各自行業領域內的最高水平,是國家鼓勵和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具體內容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