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06 10:24 原文鏈接: 探月精神述評:托起“嫦娥”飛天夢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勉勵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并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1978年,美國送給中國一塊1克重的月球巖石樣品,國家決定將其一分為二,一半珍藏在北京天文館,向公眾展出,一半交給了研究隕石的科學家歐陽自遠,用于科研。

      借助這一小塊月巖,歐陽自遠和科研團隊通過4個多月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美國人對這些成果贊嘆不已:“我們什么都沒說,你全知道了。”雖然知道了,但是靠別人探測來的數據還是太有限。歐陽自遠的夢想是,什么時候能研究上中國自己采來的月巖?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歐陽自遠被任命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他與總指揮欒恩杰、總設計師孫家棟一起組成了探月工程著名的三巨頭。

      萬事開頭難。此前我國發射的衛星都是繞著地球飛行,距離地面最遠不超過8萬公里,而嫦娥一號要實現繞月飛行,離地球有38萬公里。當時我國還沒有如此大推力的火箭,怎么把衛星送上去、怎么測控,這都是問題。

      為此孫家棟提出要獨立研制、獨立制造、獨立試驗,打造一個探月工程的“中華牌”。最終帶領團隊突破了軌道設計技術、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遠距離測控通信技術等。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正式踏上奔月之旅。經過多次變軌,11月5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內揚聲器里傳出繞月成功的消息,三位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歐陽自遠激動得不知道說什么好,在鏡頭面前流著眼淚,不斷念叨:繞起來了,繞起來了,我覺得我們應該有能力來研究中國自己探測到的數據了。

      自此,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第一步“繞月”得以實現,中國科學家距離完成探月夢想又近了一步。

      探月“后來者”創造歷史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一張航天人的照片也隨之火遍全網。

      照片上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神情緊張,右手緊握著站在她身后的長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讓嫦娥四號落在月球背面,正是葉培建的主意。

      月球背面對人類來說一直是神秘地帶。從1958年開始,人類歷史上已經有110多次月球探測,但著陸探測卻只有大概不到20次,而且還都是著陸在月球正面,為什么沒人去背面?很簡單,因為太難。

      一方面,月背的高地、撞擊坑多,探測器如何安全著陸成了一大難題。另一方面,通信不暢,探測器一旦到了月球背面,信號就會被月球遮擋,怎么和地球聯系呢?

      面對這兩大難題,有些專家主張不要冒險,落在月球正面更有把握,但葉培建卻認為我們要率先邁出人類的第一步。“此前,中國探月工程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別人做過的,我們是學習別人的經驗。現在,我們也可以拿得出點東西來,讓別人跟著我們一起來做一件事情。”葉培建說。

      在葉培建的指導之下,張熇和團隊成員開始了探索性研究,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鼓足勇氣去試。終于,他們找到了應對兩大難題的辦法,一是為嫦娥四號選定了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并在落月時減速降落,自動識別出安全地點。二是通過發射一顆全新研制的中繼星——“鵲橋”,在探測器與地球之間,架起一座橫跨地月的信息橋梁。

      2019年1月3日晚,嫦娥四號探測器攜帶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率先在月背留下了中國足跡,并通過“鵲橋”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從而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家感嘆道,“從此以后,我們不能說中國人只會跟著干了,他們也干了我們沒干過的事情。”

      數萬名科技工作者共同托舉“嫦娥”飛天

      嫦娥五號任務在一次探測器方案評審時,有專家提出了反對意見:“機構運動太多,環節也太多,每一個動作都是瓶頸式的風險點,一個環節不行,后面的都不行了。任務風險太大。”

      專家的意見,讓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感到壓力山大。他很清楚,中國航天此前從未有過如此復雜的任務,要經歷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環節,可謂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尾焰噴薄而出,全力托舉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采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后,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項以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實現了“六戰六捷”。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是他們共同伸出雙手,托舉“嫦娥”一次次成功飛天。

      未來,中國的行星探測計劃將向著月球、火星乃至更遙遠的深空邁進,中國也將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中國方案。

    相關文章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揭開月球更多奧秘

    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又有了新突破!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

    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揭開月球更多奧秘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成因、月球水和揮發分的含量與來源......

    嫦娥五號返回樣品揭示20億年前月球仍存在巖漿活動

    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科研成果。科學家們通過對月球樣品的研究,精確測定了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嫦娥五號的首批樣品于2021年7月12日向國內科學家發放,目前已完成五次樣品分發,共計......

    嫦娥五號樣品揭示20億年前月球仍存在巖漿活動

    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科研成果。科學家們通過對月球樣品的研究,精確測定了月球的年齡是20.3億年。嫦娥五號的首批樣品于2021年7月12日向國內科學家發放,目前已完成五次樣品分發,共計......

    我國計劃2024年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據探月工程總體安排,2024年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后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訊服務。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備份......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突破

    1月16日,“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高校、核工業等單位近百位專家及科研人員參加本次研討會,相關科研工作者、學生近150位線上參會。研討會圍繞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基本特性、月球......

    地化所關于嫦娥五號樣品中外來巖屑的研究取得進展

    嫦娥五號月壤中外來巖屑可為探究月表物質翻耕遷移過程、月殼巖石組成多樣性、月殼地質演化等提供制約信息。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通過研究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獲得了月球2.0Ga年輕玄武巖地質單元上的外來火成......

    中國科研人員重新解譯月球年輕玄武巖礦物組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通過對嫦娥三號原位探測數據和嫦娥五號樣品研究,重新解譯月球年輕玄武巖礦物組成,發現月球年輕月海玄武巖區域礦物組成并不均一,也并不富集橄欖石,為進一步了解月球內部成分、結構、......

    嫦娥五號月壤揭示月表中緯度高含量太陽風成因水

    前人通過對遙感光譜探測的研究發現,月表OH/H2O的含量與緯度可能存在正相關性,即從赤道向兩極,隨著緯度增加水含量逐漸增加,在極區達到最高值。有研究還發現,月表同一地區早中晚水含量有明顯變化。例如,在......

    中國航天: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

    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