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下午,隨著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沖上云霄,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首個實驗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射的最重航天器——約23噸的問天實驗艙發射升空。
問天實驗艙艙體總長17.9米,直徑4.2米,比天和核心艙更“強”更“壯”;還擁有三個“獨門神器”:航天員專用的出艙區——氣閘艙;操作更靈巧、精細的小機械臂;可以為整個空間站收集能量的柔性太陽翼。
氣閘艙:航天員的專用出艙區
空間站任務開啟后,我國航天員已經進行了多次出艙活動,天和核心艙上的出艙口名為“節點艙”,兼具航天器對接與停泊及航天員出艙多項功能,艙內設備、管路和電纜較多。問天實驗艙升空后,航天員今后出艙活動就有了一個專用出艙區——氣閘艙。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張昊介紹,氣閘艙是一個內圓外方的艙體,具有艙容更大、艙門更寬、艙內更整潔等特點。未來,氣閘艙將成為整個空間站系統的主要出艙通道。
航天員在節點艙的出艙活動空間大概是七八個立方米,氣閘艙可以達到十二三個立方米;氣閘艙比節點艙更加整潔,艙內只配置了與出艙相關的設備,沒有其他管路電纜的羈絆;艙門直徑達1米,比節點艙艙門直徑大15厘米。
“航天員從這里進進出出,可以更舒展、更從容,還能攜帶大個頭的設備出艙工作,出艙能力大大提升。”張昊說。
問天實驗艙共有22個標準載荷接口。未來十年,在空間站搭載的科學實驗載荷,可以通過機械臂精準“投送”到自己對應的標準載荷接口位置,“即插即用”,可以不需要航天員出艙進行人工操作。
小機械臂:“短小精悍”,可獨立完成艙外照料
與天和核心艙一樣,問天實驗艙也搭載了一個機械臂。相比于核心艙配備的展開長度達10米、最大承載質量25噸的大機械臂,問天實驗艙的機械臂要顯得更“短小精悍”。
張昊介紹,大機械臂手臂夠長,轉移范圍更大,作業半徑近10米;力氣夠大,簡直是一個“大力士”,可以抓住并轉移一個完整的航天器。
相比之下,問天實驗艙的小機械臂長度約5米,承載能力為3噸,但這個“小手”的設計目的就是抓握中小型設備,進行更為精細化的操作。
比如,它可以在不需要航天員出艙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艙外載荷的安裝、更換等照料操作,可以有效節省航天員在軌工作負荷。
大小機械臂還可以組合使用,組成約15米長的組合臂,開展更多的艙外操作。“我們可以將大小機械臂視為人的兩只手,互相交接東西,協作使用;也可以將兩只手臂攥在一起,形成一個更長的機械臂,可以進行覆蓋整個空間站表面的一些操作和爬行需求。”張昊說。
柔性太陽翼:是目前國內最長最大的一個
問天實驗艙所攜帶的太陽翼,是目前國內最長最大的柔性太陽翼,刷新了我國航天器在軌使用太陽帆板的紀錄。
據張昊介紹,問天實驗艙太陽翼單翼展開陣面加上一些安裝結構,長度接近28米,兩個太陽翼全部展開將近56米,比空間站三個艙組合在一起的艙體尺寸還要大,且一個太陽翼陣面面積可達100多平方米,將有效收集更多的太陽能,為空間站運行提供充足的能源。
“這么大的太陽翼單翼發電功率9千瓦,雙翼可達18千瓦,日平均發電量超過430度。與核心艙交會對接完成后,可以滿足整個空間站的用電需求。”張昊說。
問天實驗艙的太陽翼面積大、柔性也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問天實驗艙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宋曉光說,這個太陽翼只比衣服硬一點,而且采用了雙軸控制,在艙體姿態不做調整的情況下,就能隨時調整朝向。
空間站在軌建造完成后,天和核心艙的一個太陽帆板將轉移到問天實驗艙資源艙的尾部,屆時,問天實驗艙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主發電站”,為組合體源源不斷地供電送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近日在北京表示,未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執行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發射任務,甚至更長遠的火星取樣返回和行星探測任務。據悉,作為中國現役運載能......
航天界有一句行話:“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不斷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是長征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的航天夢。中國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都是由長征五號B火箭發射的,隨著......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
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神舟十五號任務,19個月內,中國載人航天密集實施11次發射,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如期完成。其中,中國空間站的“重量級”艙段——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
近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由“CZ-2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推送,成功將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本次發射任務是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后一......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與“T”字構型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此時,空間站組合體首次形成了三艙三船的構型。如此大型的組合體,要實現正常在軌運行,艙段的供電管理十分重要。空間站由天和......
“夢天入軌后順利轉位,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我們會相繼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將三名航天員發射入軌,與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屆時,將有六名航天員同時在空間站工作生活,實......
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隨著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在太空緊緊相擁,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最后一個艙段,配齊!中國空間站將雄闊壯美且匠心獨具的總體設計杰作繪就于無垠的太空中,書寫下......
夢天實驗艙順利進入預定軌道!10月31日,隨著一聲巨響,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托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徐徐升空,經過十余分鐘的飛行,夢天實驗艙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打響了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
夢天實驗艙順利進入預定軌道!10月31日,隨著一聲巨響,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托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徐徐升空,經過十余分鐘的飛行,夢天實驗艙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打響了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