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們,有沒有發現?二校門附近總是游人如梭,可是它即使經歷了雨打風吹日曬,卻一直都這么干凈、這么白。”校園志愿講解員很快揭曉了謎底,“因為二校門材質外覆了一層具有自凈能力的耐腐蝕膜,是清華團隊的研發成果。”
7月13日,20余位來自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的中小學生組成的科學小記者團,來到地處北京西北郊的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了解它的悠久歷史,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之充沛的現代活力同頻共振。
這是由房山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24年“科學小記者+探秘房山”活動的第四期,由中國科學報社承辦。
回歸“本部”的新聞課
本期,“探秘房山”科學小記者團首次來到從事新聞宣傳和科學傳播工作的專業機構中國科學報社。
在中國科學報社社史館,小記者們通過對《中國科學報》這份我國創刊最早的科技類報紙發展史的了解,更對國家科技與中國科學院發展歷程形成初步印象。
在培訓課堂上,中國科學報社記者通過案例,來幫助小記者理解新聞稿件的分類、要素和結構,講解了采訪前的準備、采訪中的技巧、采訪后的必備工作,探討了如何提出好問題,并以真實事件為例強調了真實性是新聞的底限。
最后,記者還根據既往“探秘房山”活動反饋的稿件情況,分析了小記者們寫作的特點。
開在科學新聞“大本營”的培訓課堂。
讓人“哇塞”的iCenter
在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清華iCenter依托的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坐落于此。
該中心源起1922年土木工程館的手工教室,近百年來一直是該校最重要的工程實踐教育基地,記錄了無數清華學子的第一次動手實踐,引導著他們探索書本之外的奧秘。
iCenter則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
“這座樓空間很大、路也很多,被師生贈送別號‘李兆基迷路大樓’,所以大家要跟緊一點兒。”小記者團在專業老師帶領下,領略了這所以工科見長的高校的優勢體現。
機械制造實驗室、材料成型實驗室、數字制造實驗室、電子工藝實驗室、技術創新實驗室、智能系統實驗室……以及各種類型先進的機械、昂貴的設備,看得人眼花繚亂,世界一流的工程實踐和創新教育基地,令小記者紛紛感慨:真不愧是清華!
對于講解老師展示的3D打印而成的扳手,小記者紛紛拍照記錄。
清芬秀挺的清華園
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清華大學始建于1911年,學校發展始終與國家命運興衰與共,歷經百年風雨,已成長為集教育、科研、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學。
清華大學校園,以其格局風物、園林建筑和草木山水風光聞名,東側校區莊嚴大氣,西側校區典雅古樸,其間處處彰顯著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活力。
古典優雅的"牌坊"式建筑二校門,被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征;清咸豐皇帝舊居近春園,展示著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園中之園 "水木清華",景色設計別具匠心;文物保護建筑清華學堂,靜靜佇立,講述著這所頂尖學府的歷史發端;莊嚴肅穆的大禮堂,曾是支持共產黨堅決主張抗日的“大禮堂派”學生集會之地,是清華“最有光榮歷史的建筑物之一”……
小記者們在校園志愿講解員的帶領下,仿佛聽到了當年學子們的振臂高呼。
在清華大學校史館,小記者團參觀了清華大學110年校史展。其中400余件實物展品、10個歷史視頻和國立清華大學時期百名教授印章等互動展項,生動反映了該校百余年來的風雨兼程,水木清華人才輩出、星光熠熠的成就成果,以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風骨。
小記者團在清華大學校史館合影。本文供圖:中國科學報社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油料品質與加工利用創新團隊成功創制出一種綠色、可控的光響應界面酶催化體系,成功應用于風味酯、甾醇酯等功能脂質的高效生物合成。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化學會可持續化學與......
“使用我們深邃空間團隊研發的三維掃描儀,可以建立地下管廊的數字孿生模型,為管廊的可視化監管和運維提供可靠數據。”近日,一支由杭州大學生組建的團隊研發出了一款專門針對地下空間建模的三維智能多模態掃描儀,......
近日,深圳市仙湖植物園研究員李凌飛、高級工程師楊蕾蕾主編的專著《秋海棠屬植物形態解剖圖鑒》(中英雙語版)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記者獲悉,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第一本有關秋海棠屬植物形態解剖的專著。......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亮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義剛的指導下,與國內外合作者基于正演模擬與多學科觀測聯合約束的研究思路,揭示了主動陸緣“手風琴式”構造模式轉換的控制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與隴東學院在甘肅省慶陽市簽訂了對口支援合作框架協議。期間,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一行調研考察了隴東學院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參觀了隴東學院科技成果展館及校史館,并前往南梁革命紀念館接......
“小記者們,有沒有發現?二校門附近總是游人如梭,可是它即使經歷了雨打風吹日曬,卻一直都這么干凈、這么白。”校園志愿講解員很快揭曉了謎底,“因為二校門材質外覆了一層具有自凈能力的耐腐蝕膜,是清華團隊的研......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16棟505宿舍的故事引起關注。寢室里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的四個女孩以優異的成績全員保研,即將奔赴心儀的高校進行深造。一到畢業季,類似的新聞不少:整個寢室都成績優異,要么保研名......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唐岑團隊和復旦大學教授劉智攀團隊合作,在納米金屬催化芳烴區域選擇性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已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酶的高催化效率及選擇性得益于其精巧的結構與精準的動態......
7月10日上午,“FFPSI·2024國際食品風味感知科學與創新技術論壇”在武漢舉行。來自全球眾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400多名院士專家參會。論壇開幕式由武漢輕工大學教授王學東主持,該校校長董仕......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以下簡稱四川農大)動物科技學院蜜語“普”韻,“彝”路生花團隊依托四川農大與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蜜蜂養殖產業的幫扶關系,前往雷波縣開展蜜蜂養殖產業的相關調研學習活動。團隊成員與養殖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