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和村鎮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6月11日,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朱昌雄研究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應加強頂層設計與部門協調,把生態效益農業保護環境納入民生工程,出臺系列的支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提高生態產業鏈園區建設公益性資金的支持力度。
朱昌雄指出,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要加強“源頭控制”與“過程阻斷”技術的研究;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的初步解決方案為種養加生循環一體化利用產業鏈技術體系,包括無公害的生態飼料生產技術、低污染零排放的生態養殖技術、以發酵墊料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植酸肥料加工技術、農田養分控流失的生態種植技術、農村生活污水原位消納與循環利用技術、城鄉統籌農村垃圾處理模式等。通過規模化的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鏈的因地制宜、適用技術研究,提升生態系統自凈能力,保護生態與水環境同時,保障入口的安全。
同時,朱昌雄針對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提出建議:加強國家對農村環境污染控制的頂層設計,統籌部署;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控制適用性與適域性技術的集成創新與示范,即防治面源需“一域一策”;湖泊富營養化要主控P(磷)兼治N(氮),首先應重點控制養殖業污染;加強產業間污染控制技術的鏈接研究與工程化集成;以農業清潔流域為指導,開展適域性種養加生一體化生態農業模式的集成研究與技術示范;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的標準化、規范化和效益化的研究。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品種繁多,組成和結構復雜,農藥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種類多、危害大。有效防治農藥制造工業污染事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糧食安全。日前,生態環境部批準發布了國家生態環......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源送記得,1992年,他在大連讀研究生時,1平方米進口水處理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價格是400美元(約2800元),當時“頂多用一兩根膜絲就了不起了”。2000年......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未來五天(2月16—20日),受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空氣質量優良,局地可能出現輕度污染,華北中南部、黑龍江南部、遼寧西部、陜西關中地區、成都平原和川南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華北中......
2月初,一列載有有毒化學品的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發生脫軌事故,造成不明數量的有毒物質和氣體泄漏。該事件引發了對該地區空氣、土壤和水污染的擔憂。脫軌列車被曝載有更多種有毒化學品美國媒體13日報道......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章家恩團隊在微塑料污染生態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據悉,這是該......
2021年11月中旬在非洲南部首次發現的SARS-CoV-2Omicron變種(BA.1)的地理和進化起源仍然未知。2022年12月1日,洪堡大學CarloFische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