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遵循“管發展管環保、管環保促發展”的原則,以環評制度改革和“三線一單”制度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抓手,強化污染源管理,守住環境質量和環境風險底線。
推進環評制度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環評制度實施幾十年來,在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源頭控制和防范環境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發展,環評制度實施過程中也存在“慢、難、繁”的問題。為此,在生態環境部授權下,上海開展了環評制度改革。
出臺《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重點行業名錄》,實施環評分類管理。對約20%的環境影響大、風險高的重點行業項目,實行嚴格的環評審批和事中事后監管。對其余未列入重點行業名錄的一般項目,根據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分類實施豁免環評、環評簡化、告知承諾等改革舉措,在環評形式、審批流程上予以大幅優化和簡化。
修訂《上海市不納入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項目類型》,對生態環境影響小、風險低的項目,直接免于辦理環評手續,豁免范圍涵蓋產業發展、社會服務、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4個類別。全市約1/4的建設項目豁免環評手續,切實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
出臺《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的實施意見(試行)》,在規劃環評措施落地的區域,項目環評實行聯動簡化。具體措施包括:園區市政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豁免辦理環評手續;原編制報告書的項目的環評形式簡化為報告表;原編制報告表的項目實施告知承諾,即來即辦;簡化環評文件編制內容,共享環境數據。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是環境管理制度得以落實的關鍵,也是改革措施能否落地的保障。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出臺了《上海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由現有的市、區兩級監管擴展為市、區、街鎮三級監管,強化屬地化管理,同時,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監管力量。不斷擴大污染源在線監測的范圍,借助科技手段拓展監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水平。
為統籌“放、管、服”工作,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強化服務。通過制定環保行業守則的方式,使企業明確相關行業環境管理要求,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設單位可通過政府網站在線提交申請,環保部門通過網上系統辦理審批,實現審批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并能夠開展網上監督。
落實排污許可制度,打造“智慧監管”體系
目前,上海市排污許可證核發推進有序,質量控制體系日趨完善。尤其在證后管理方面,建立依證監管工作機制,打造“智慧監管”運行體系,促使排污許可證實現自我完善。
探索實踐“一證式”管理。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以達標前提下的歷史實際排放量為“天花板”,進一步收嚴許可排放量。堅持全要素管理,將廢水、廢氣、噪聲和固廢等環境要素都納入許可證管理,載明相應的管理要求,應急預案和清潔生產要求也在許可證中得到體現,發揮企業環保“作業指導書”的作用。
優化核發流程,確立“編范本、理環評、對標準、核總量、定要求、強會審、做評估”的排污許可證“核發七步曲”,強化部門聯動,確保許可證核發依法依規。連續兩年開展已核發許可證質量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督促落實整改,2018年全市核發質量較2017年顯著提升。
推進“依證監管”。建立許可證核發與證后監管的雙向反饋機制,促進排污許可證不斷自我完善。在許可證核發時明確后續監管要求,以監測、執法便利性為出發點,不斷優化調整許可證副本中的管理要求,力爭做到“不錯、不漏、不虛”。根據監測、執法部門對持證單位監測檢查的反饋意見,及時糾正許可證核發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監管中難以落地的管理要求提請相關要素管理部門研究細化。
探索應用“智慧監管”。以全市排污許可證后管理平臺作為載體,以移動監測、移動執法系統為兩翼,建立全市持證排污單位“一源一檔”,初步實現許可、監管等信息共享、過程留痕、三監聯動、閉環管理。將信息化手段應用到排污口管理中,通過設置二維碼標識牌,可掃碼動態獲取排污口的許可要求、監測、執法等信息,提高環境管理效能。
建立工作機制,推進重大項目落地
近年來,上海積極構建項目源頭準入管理和環境社會風險防范的協同機制,既保障了機場聯絡線、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特斯拉超級工廠、上海石化國六油品升級改造等重大項目的順利落地,又有效防范了環境社會風險。
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在規劃選址階段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影響和公眾訴求,結合社會風險評估,科學合理確定并落實選址區域的規劃控制要求。在項目審批過程中,按照“對標國際先進、國內最好”的要求,完善項目工藝設計,減少污染排放,確保環境質量和環境安全。由上海市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牽頭成立建設項目協調推進指揮部,投資、維穩、宣傳、規劃、環保、信訪等部門共同參與,按照分工做好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工作。
進一步深化環評改革,完善排污許可管理制度
一是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工作。圍繞上海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大環評審批改革力度,進一步優化環評分類管理名錄、擴大環境影響報告表告知承諾的實施范圍、擴大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的區域。在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探索環評與排污許可證的銜接,努力實現新項目環評與排污許可證“合二為一”。
二是拓寬“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在“三線一單”成果發布后,計劃分三階段拓展“三線一單”的實踐與應用。第一階段實現“三線一單”對規劃環評審查、建設項目審批的指導;第二階段加強成果數據共享和技術合作,融入其他領域空間規劃編制和管理;第三階段全面實現“三線一單”和環保大數據開源,便于企業投資項目的選址,構建企業、公眾等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格局。
三是完善排污許可管理制度。探索解決批建不符排污單位的發證及監管問題,研究優化建設項目重大變動認定原則,加強與二污普、環統和減排工作聯動,配合完善環境保護稅復核工作機制。搭建基于排污許可證的固定污染源監管體系,研究起草固定污染源監管相關管理制度性文件及“三監聯動”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和管理方式。
化合物多如牛毛,靶點信息有限,作用機制難以明確,這些使得藥物發現的過程投入巨大,時間漫長。而計算生物學可以通過模擬和計算大大加快這一進程。9月9日,“2024浦江創新論壇——上海國際計算生物學創新專題......
關于上海市2024年度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擬資助項目的公示根據財政部、科技部要求,按照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將上海市2024年度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擬資助項目予以公示。公......
9月2日,上海市商務委等多部門印發《上海市推動直播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計劃》提出,到2026年,上海市直播經濟發展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對產業賦能作用明顯,行業生態......
根據《上海市人才計劃管理辦法》(滬委人﹝2023﹞4號)、《關于開展2024年上海市東方英才計劃申報評審工作的通知》(滬委人才辦﹝2024﹞5號)有關規定,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以下簡稱“市人才局”)啟動......
關于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擬立項項目的公示根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將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公示鏈接:http://......
各有關單位:為推進基礎研究更好地服務經濟主戰場,組織實施好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發揮好企業作為出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加入到基礎研究項目形成、項目投入、項目組織、項目評價等科技活動中,上......
各有關單位: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強上海市重點實驗室體系布局,培育高水平科技力量,根據《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方案......
近日,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批高端儀器設備的中標公告,中標總金額超過3100萬元。這次中標的設備項目,包括離子色譜三重四級桿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桿液質聯用儀、激光共聚焦顯微拉曼光譜儀......
包萬平。青海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近期,包括中南大學、武漢輕工業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相繼召開管理重心下移改革工作推進會或深化校院兩級管理改革推進會,以推動學校職能部門向學院放權的“院......
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