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陳堅院士課題組張娟教授團隊在提高大腸桿菌耐受性以增長D-乳酸生產能力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NiFe] Hydrogenase Accessory Proteins HypB?HypC Accelerate Proton Conversion to Enhance the Acid Resistance and D?Lactic Acid Production ofEscherichia coli”正式發表于ACS Synthetic Biology(IF = 5.11)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synbio.1c00599)。江南大學2017級博士研究生楊謹華為第一作者,堵國成教授和張娟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大腸桿菌因其具有發酵周期短、能量需求量小等優勢,是D-乳酸的主要工業生產菌株。然而,D-乳酸這一酸性代謝物的積累會導致環境的pH值迅速下降,破壞細胞內的平衡。為了對抗這種不利的生存環境,細胞會分配更多的能量來調節抗酸功能因子的表達和誘導蛋白的表達,這將導致細胞的生理活性和生產能力顯著下降。目前,添加中和劑是常用的解決方案,但該法會增加細胞的滲透壓脅迫,并增加生產成本,且較高的pH值將提升D-乳酸在未解離狀態下的回收難度。顯然,提高大腸桿菌的耐酸能力是提高細胞性能和生產價值的關鍵,但部分蛋白質生理功能的缺失或強化可能會破壞生產菌株中已經優化的代謝途徑。
張娟教授團隊針對目前平衡細胞耐受性和生產能力的問題,借助組學研究和系統生物學工具,研究了耐酸性表型的觸發機制,即獲得提高D-乳酸耐受性同時不影響細胞正常代謝的有效元素。耐酸適應性進化菌株的轉錄組檢測表明,在[NiFe]氫化酶成熟過程中,過表達編碼附屬蛋白的基因HypB和HypC可以大大提高大腸桿菌在D-乳酸致死脅迫下的生存能力。[NiFe]氫化酶附屬蛋白HypB和HypC是一類可以協助氫化酶催化質子還原生成氫的耐酸因子。在D-乳酸致死脅迫下,加強HypB和HypC的表達可使細胞存活率提高336.3倍。此外,HypB和HypC可以幫助D-乳酸生產菌在酸性發酵環境中表現出更高的可持續生產力,D-乳酸滴度將提高113.6%。為了進一步完善氫化酶附屬蛋白的表達體系,本研究引入強酸驅動型啟動子tdcAp,在保持D-乳酸最大強度生產的同時,可將發酵過程中的中和劑需求降低約26.7%。最終,該工程菌在低pH條件下顯著提高了D-乳酸的生產能力和葡萄糖的利用率,并減少了中和劑的使用。這是首次報道氫化酶附屬蛋白能夠增強大腸桿菌對D -乳酸的耐酸性的研究,基于氫化酶系統的共性,該研究可為提高菌株在有機酸生產中的耐酸性提供參考。
大腸桿菌在生物基化學品和酶蛋白生產中應用廣泛。乳糖操縱子系統是大腸桿菌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過結合操縱序列來抑制基因的轉錄。誘導劑IPTG通過與LacI結合,解除其抑制作用,......
大腸桿菌在生物基化學品和酶蛋白生產中應用廣泛。乳糖操縱子系統是大腸桿菌中調控基因表達的組成部分,其中阻遏蛋白LacI通過結合操縱序列來抑制基因的轉錄。誘導劑IPTG通過與LacI結合,解除其抑制作用,......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
根據11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大腸桿菌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更有能力進化出抗生素耐藥性。在SFI外部教授AndreasWagner的帶領下,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繪制了一種大腸桿菌蛋白的......
英國研究人員通過對600只健康寵物狗的研究發現,給狗喂食未煮熟的生肉會增加它們排出大腸桿菌的風險,而這種大腸桿菌是無法被廣泛使用的抗生素——環丙沙星所滅殺的。近日,相關研究發表于OneHealth。大......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鞏三強、研究員張躍環聯合廣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點實驗室教授余克服,首次分析了藍光在珊瑚熱白化中的潛在作用,發現藍光能夠增強珊瑚共生體的熱白化耐受性。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
近日,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梁泉峰/祁慶生團隊在AdvancedScience上發表題為“CreatingPolyploidEscherichiacolianditsApplicationinEff......
西班牙研究發現,雞肉、火雞、牛肉和豬肉中存在"超級細菌"。在西班牙的一項研究中,40%的超市肉類樣品中發現了耐多種抗生素的大腸桿菌。抗生素耐藥性在全世界達到了危險的水平。據估計,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科研團隊揭示了大腸桿菌O88通過氧化磷酸化和核糖體途徑誘導肉鴨腸道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為有效防治肉鴨的大腸桿菌病提供理論依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細胞與感染微生物學......
一項研究發現,珀椿象與一個大腸桿菌實驗菌株之間的互惠(或稱共生)相互作用能通過大腸桿菌的一個單一突變進行快速改造。研究結果或有助理解有益微生物如何與它們的宿主共同生長,以及驅動這種關系的分子機制。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