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自2010年在江蘇省率先實施生態補償機制以來,市、區兩級財政已累計撥付生態補償資金32727萬元,用以支持生態敏感地區“不開發”。
從2013年起,蘇州市決定在生態補償方面擴面提質,進一步擴大生態補償范圍,提高生態補償標準。
惠及范圍有多大?
財政累計撥付資金32727萬元,31個鎮、204個行政村均得到資金方面的生態補償
“實行生態補償政策,說白了,就是讓生態保護者在經濟利益上不吃虧,同時,鼓勵生態敏感地區‘不開發’。”蘇州市副市長周偉強說。
2010年,蘇州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意見(試行)》,對因保護和恢復以生態公益林、水源地、生態濕地和水稻田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環境及其功能,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的鎮、村予以生態補償。
2010年~2012年,蘇州市、區兩級財政已累計撥付生態補償資金32727萬元,使近5萬畝連片水稻田、24.33萬畝生態公益林、29個水源地村、105個生態濕地村列入生態補償范圍,31個鎮、204個行政村均得到了一定資金方面的生態補償。
自蘇州市生態補償政策出臺以后,蘇州市各相關部門就開始繪制水源地村、生態濕地村、生態公益林分布圖,使生態保護重點對象在空間分布上得到明確。各市、區均相繼出臺生態補償實施辦法,并結合實際有所創新。
據統計,蘇州市實施生態補償3年來,生態保護重點地區鎮、村,基本公共服務、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過去3年安排的生態補償資金中,用于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資金占總額的45%;沿太湖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所在村,按照規劃保留村和非規劃保留村分別確定了生活污染源的治理方案和實施計劃;自然濕地保護率2012年上升至26.3%,受保護面積達到7.09萬公頃,比2011年增長94.8%;環太湖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2.61%,森林火災防控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下一步如何發揮效能?
生態補償全面擴面提質,擴大生態補償范圍,提高生態補償標準
周偉強說,從2013年起,蘇州市生態補償全面擴面提質。今年3月,經蘇州市委常委會研究,出臺了《關于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的意見》,擴大了生態補償范圍,提高了生態補償標準,進一步優化了生態補償政策體系。
首先是擴大水稻田生態補償范圍。取消了水稻田需連片1000畝以上的條件,對列入“四個百萬畝”保護規劃的水稻田全部予以生態補償,并將補償標準從連片1000畝以上200元/畝、連片1萬畝以上400元/畝,統一調整為400元/畝。
其次,采取分類、分檔的辦法,細化、提高水源地村、生態濕地村生態補償標準。綜合考慮湖岸線長度、土地面積及村常住人口等因素,對生態濕地村從原來的每村 50萬元,調整為每村60萬元、80萬元、100萬元3個檔次進行補償;對水源地村從原來的每村100萬元,調整為每村100萬元、120萬元、140萬元3個檔次進行補償。
蘇州市還提高了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對縣級以上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從100元/畝提高到150元/畝。規范了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與分配,明確生態公益林生態補償資金歸鎮級使用,其余生態補償資金歸村級使用。生態補償政策調整后,蘇州市生態補償標準將總體提高50%左右。
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國玲認為,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確保生態補償資金真正用于補償生態。建立長效管理制度,不斷健全與責任權利相對應的績效考評機制,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和措施,力求生態補償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同時還要注重科學立法,為生態補償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此外,按照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蘇州市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已列入了2013年的立法計劃。
今天(8月28日)上午,在浙江舉行的2023年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主場活動現場,“2023年版標準地圖”正式發布并在自然資源部主辦的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上線。標準地圖依據中國和世界各國國界線畫......
8月24日,日本不顧全世界的反對,一意孤行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由于人們對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的食品安全熱烈關注,2023年2月初日本福島鱸魚中放射性元素銫137......
近日,住建部組織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等單位起草了《生物制品(疫苗)批簽發實驗室建設標準(征求意見稿)》,涉及489類儀器設備,詳情如下: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下達2022年建設標準編......
2022年,作為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的一年,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各個領域愈發頻繁。在這種趨勢下,國際標準的制定和采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在這個背景下,等同采用(InterchangeableAdoption......
根據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已完成《再生五氯化銻催化劑》等32項化工行業標準、《水封式燒結環冷機》等22項黑色冶金行業標準、《鋁灰渣》等13項有色金屬行業標準、《含氯金物料中金量的測定》......
一、標準編號及標準名稱標準編號為:GB/T26237.14-2023;標準名稱:信息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數據交換格式第14部分DNA數據二、標準制定背景DNA分型技術的出現,使得DNA作為生物特征進行身份......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一批重要國家標準。本批發布的國家標準,涉及暑期活動、家居生活、農業綠色發展、船舶環保、智能制造、基礎原材料、物流服務、城市建設、人類工效學等方面,將助力提升百姓......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氫能產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國家標準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于近日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
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消息,2023年7月1日起6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已廢止。詳情如下:表面活性劑工業烷烴磺酸鹽總烷烴磺酸鹽含量的測定標準號:GB/T11987-1989發布日期:1989-12-25......
新規實施生態環境部于2023年2月9日正式發布《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規范》(標準號:HJ1286—2023),該標準規定了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和相關廢氣參數連續監測系統的組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