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研究員
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承辦的“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期間,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采訪了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研究員,請他就發展國產科學試驗儀器的重要意義,國產科學試驗儀器面臨的主要困難及解決思路發表看法,并請李懷林會長與大家分享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在支持國產科學儀器發展方面做的努力及未來工作的設想。
科學試驗儀器廣泛應用于科研、國防、工業制造及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科學試驗儀器的研發與制造能力,是國家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黨中央和國家高度重視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發展:2018年7月13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會議上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培育一批尖端科學儀器制造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2022年1月1日實施)第九十一條明確指出:“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首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率先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這些無疑都極大的鼓勵了國產儀器設備的科技創新,為解決一直以來困擾我國高端儀器設備的卡脖子問題,提供了政策和法規層面的支持。
科學試驗儀器設備是科學家的眼睛,被視為高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發展國產科學試驗儀器具有兩個戰略高度的意義——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基礎和質量強國戰略的保障。科學儀器雖然只是工業裝備行業中的一個小眾行業,但它是科學研究、教育、醫療和檢測行業的基礎,關系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發展國產科學試驗儀器設備具有特殊的戰略性意義。當前國際形勢復雜,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試圖通過科技貿易糾紛遏制中國發展,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中央提出的“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目前,我國進口儀器設備占比很大,我國要把科學儀器設備國產化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任務去落實,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推進國產設備發展,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相比規模巨大的制造業,儀器設備是一個小眾產業,它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醫療機構及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為保障儀器設備的可持續的發展,在必要時,我國需要調整政策、機制、體制,甚至法規制度。
談及高端儀器及儀器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李懷林認為: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加速國產儀器設備的研發,支持國產設備采購等提案,說明國家已經把國產儀器設備發展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但是我們目前依然清楚,國內科學儀器設備與國外同類產品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儀器設備研制領域存在很多問題:如研發不足、成果轉化率低、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及產業鏈的“強鏈”和“補鏈”等問題。
儀器設備包括通用儀器和高端儀器,通用儀器在工業制造業、檢測、醫院、教學等應用領域占比很大,但目前國產通用設備在“質”和“量”上都存在一些問題,亟需制造企業不斷改進創新。我國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和數字化時代,國產通用設備存在著更新換代的問題,不僅需要提高產品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還需要賦予通用設備的智能化、智慧化。
李懷林介紹說:根據我們的調研,我國的儀器設備75%靠進口,而高端儀器90%靠進口,在測量和計量領域,更是100%完全依賴進口。更為嚴峻的事實是,西方國家在儀器領域發起的科技貿易戰,使得我國科技企業40%的設備因為進口而被制裁。而對于使用高端儀器的行業領域,這個問題更為嚴峻和突出。
對于我國儀器制造業,李懷林認為目前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需要重視和解決:
1、原創性或者創新型不足。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裝備制造業和儀器設備主要靠引進、消化和吸收。關鍵工藝、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甚至關鍵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
2、資金投入不足。我國是市場主體,競爭多元化,國內外儀器一起競爭應用市場。國內儀器制造企業眾多,但頭部企業不多,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承擔研發所需的高昂經費。雖然從“十二五”開始,科技部有“儀器重大專項”等項目來支持儀器研發,但國家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導致儀器研發投入不足以滿足現實需求,這就需要吸收引進社會資本進入儀器制造業。
3、產業鏈的“強鏈”和“補鏈”。關于這一點,王海舟院士在高層次論壇上也有表述。通用儀器雖然大眾化了,但一些點,即個別儀器或儀器的關鍵零部件,還依賴進口,是“斷鏈”;或者在某些儀器或關鍵部件,性能質量不能完全滿足需求。我國儀器制造的產業鏈上下游沒有聯動起來,“斷鏈”主要依靠進口,抑制了自主研發的積極性,李懷林還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這就如同買外賣和自己做飯。高端儀器的“斷鏈”和“弱鏈”問題更嚴重。在研發環節實現“強鏈”和“補鏈”,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市場的主體作用及產學研用的產業共同體的作用。
4、設備研發人才資源的問題。科學儀器的研發具有投資大、見效慢、周期長的特點;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有成果,需要科技人員的奉獻精神。但同時需要政府或企業建立機制,改善科技人員的社會環境和福利待遇。首先是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不局限于大學階段的教育,儀器制造企業還要善于崗位培養人才,培養一專多能的技術人才,補充人才不足。此外,需要吸收引進國外的研發人員。其次是人才激勵機制。當前存在從事儀器設備制造的科研人員不被重視,出成果難、評職稱難等問題,需要從體制上加強對儀器研發人員的重視、待遇分配和激勵機制。此外,儀器維修技術人員奇缺,尤其進口儀器還完全依賴國外公司技術支撐,亟需培養中國人自己的維修人員。維修人員不應該被邊緣化,應該給予同技術人員相同的待遇。受限于國內企業的資金短缺,售后技術服務人員是中國儀器企業的一個短板。人才激勵還應該包括知識產權激勵,研發成果與收入掛鉤,可采取技術入股等方式的利益分配。科研技術人員的投入與產出成正比,才利于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到儀器研發行業中。
5、重視售后服務。在銷售方面,國產儀器設備生產商要向國外的銷售學習,在銷售過程當中,要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讓用戶感覺買了設備后,能夠得到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比如設備從采購到進入實驗室,面臨對實驗室環境的要求,如恒溫,恒濕、噪音、防塵及電磁干擾等,這些問題要通過銷售的過程予以輔導解決,即延伸服務。銷售服務對產品的革新換代會起到一個助推作用,利于形成“黏性”的合作關系。
6、建立評價驗收體系。需要建立國產儀器設備的研發、使用、評價、服務等一系列的標準化體系,包括產品的驗收評價體系。對產品的評價,便于使用者獲得國內外同類產品性能、性價比,并影響用戶的認可度和購買意愿。對制造企業來說,科學評價體系是一個促進技術進步的動力。有專家提議驗收評價應該是公益性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并通過權威的、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來執行和公布測評結果,同時,國內的企業也要參與國外的一些評價,有助于打開國門,把產品推廣到國外,把企業做大做強。
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簡稱:學會,下同)是檢驗檢測科技領域,包括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制造企業實驗室等專業檢測機構的學術聯合體和非盈利的社團組織,是國家一級學會;是黨和政府聯系檢驗檢測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學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團體會員。學會的辦會宗旨是:推進學科建設,服務市場監管,促進經濟發展。學會的廣大會員及全國檢測領域的同行,是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的重要用戶。據國家總局2021年公布數據:從事檢驗檢測行業的機構有5萬多家,從業人員有140萬,擁有大概有690萬臺設備,總價值達4000多億元。這個不包括大學、科研院所、醫院、企業的實驗室。
李懷林及學會其他領導領導用兩年的時間,通過對長三角、珠三角及山東等地區的科研院所、企業的調研,充分了解了我國國產儀器設備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困境。在2021年3月,李懷林牽頭,聯合五位院士,十多位專家,通過中國科協向“兩辦”提交了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牽頭撰寫的《關于推動高端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國產化進程的報告》,在中央十四個部委轉發。同年4月12日,學會組織撰寫的《關于推動高端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國產化進程的建議》(簡稱:建議)發表在《科技工作者建議》2021年第34期(總第779期),受到中國科協高度重視。以李懷林為代表的學會為推動全社會重視檢驗檢測設備國產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學會秘書長夏揚為代表開展的專題調研《高精尖設備產業與技術的研究》,被評為中國科協2021年的優秀科研成果。
李懷林會長在主持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高層次專家研討會
今年6月25號在湖南長沙,由湖南省政府、中國科協主辦的第24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學會組織了“測試裝備創新發展論壇及測試裝備成果展”,這是今年我國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學術界的一次盛會,國內知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和國內外的檢測機構儀器制造商代表100多人線下參會,線上65萬人參會,會上發起了“科學儀器創新應用示范基地”的倡議并簽約。同時,在科協年會上,成立了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得到了清華大學和其他科研院所及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清華大學的金國藩院士出任分會會長。
對于學會在未來推動儀器設備國產化有何設想。李懷林如是說:學會是一個學術平臺,我們把推動科學試驗儀器的建議提出來,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并達成共識;此次在中國科協支持下召開的“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就是最初規劃當中的一個議題。這次研討會特邀三位院士和一位院長做了專題報告,所請的十多位專家都是來自儀器產業領域各方面的代表,有的專家曾經是從事設備研究的,他們提的問題和建議都是切身的感受。此外,學會打算進一步走訪儀器設備制造領域的知名企業。我們最終是要把研討會上專家的意見建議和企業的調研變成可行的、能接地氣的方案。在學習、貫徹的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的指引下,結合實際問題、開拓思路、動員各方面的專家,齊心協力,出謀劃策,提出一些扎實落地的措施,能夠再給上級部門提出一個國產化儀器設備發展的路徑和措施,即落地的建議。
李懷林還談到,國產化不僅僅是設備,也包括試劑耗材,目前我國試劑耗材進口占70%以上。學會下一步要成立一個試劑耗材的分會,帶動國內企業一起,推動國產試劑耗材的發展。
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未來我黨和我們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那么儀器設備是保障和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雖然行業小,但是它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對于推動制造強國戰略,科技強國戰略,國防戰略以及質量強國戰略都是一個重要的基礎保障。隨著國家的發展,有理由相信,通過黨和國家各種方針政策的出臺。儀器設備行業還會迎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最后,李懷林表示:迎著黨的“二十大”東風,希望中國檢驗檢測學會能夠動員關心支持儀器設備的產學研等社會各方面,動員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了各自的特長,齊心協力,加大科技創新,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特別是發揮新形勢下、新格局下的舉國制度的優勢,集中科技力量、集中投資金投入,打殲滅戰;通過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逐步解決制約我國高端的科學儀器檢測設備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希望科學儀器檢測行業發展前途廣闊。
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 李懷林 研究員(中),分析測試百科網總經理/測試裝備分會副秘書長 卞利萍(右一),分析測試百科網業務拓展經理 王文珺 博士(左一)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再度受到各界關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了今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務的第一位,其中專門提到了“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
——訪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研究員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承辦的“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期間,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
——訪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研究員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承辦的“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期間,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
——訪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研究員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承辦的“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期間,分析測試百科網和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在5位院士的精彩報告后,多位學者做了高水平的大會報告。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蛋白質質譜測序技術和儀器國產化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