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0日,川氣東送管道已運行1540天,累計輸銷天然氣193.8億立方米。這條管道西起四川,東抵上海,途經8省市,使近兩億百姓使用上清潔穩定的天然氣,為沿線地區發展帶來廣闊市場和嶄新機遇。
然而有誰想到,川氣東送管道的氣源地普光氣田,是一個特大型超高深的高含硫氣田。1000ppm(百萬分比濃度)硫化氫會令人窒息死亡,而普光氣田硫化氫平均含量達15萬ppm。
時間回溯到10年前。2003年,四川東北部,中石化發現了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高含硫氣田,已探明儲量4122億立方米。當時的中國,資源瓶頸日益凸顯,天然氣發展剛剛起步但已顯露出驚人的市場潛力。但特大氣田發現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卻遭遇資源開發的難題。
從人類科學探索的角度看,入地難度不亞于上天。超深、高含硫、地處復雜山地人口密集區的特點,使普光氣田的勘探開發被業界視為“世界級難題”。
普光氣田開發難在超深,氣田平均鉆深5974米;難在高含硫,海相儲層硫化氫含量高達15%,二氧化碳含量高達8%,集劇毒與強腐蝕性于一體。此外,氣田地下情況復雜,地層可鉆性差,鉆井施工風險大,最長鉆井周期3年。由此帶來的“硬、斜、噴、漏、塌、卡、毒”等難題,猶如一只只“攔路虎”橫在面前。
“這樣地質條件氣藏的開發,國內外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這些年我如履薄冰。”中石化副總經理、項目主要負責人曹耀峰說。
挑戰世界級難題,需要科學的態度,更需要探索的勇氣。開弓沒有回頭箭,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攻堅。
經過近7年2000多個日夜攻關,中石化研究和勘探開發團隊終于攻克了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高產高效開發技術,建成世界第二個百億立方米級特大型高含硫氣田;自主創新特大型高含硫氣田腐蝕防護技術,首次實現年產百億方高含硫濕氣直接輸送;自主創新高含硫天然氣特大規模深度凈化技術,處理能力120億方/年;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特大型高含硫氣田安全控制技術;自主創新高含硫氣田關鍵管材,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12年,“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在普光氣田打開發井,安全控制投資巨大。一般打一口井投資兩億元,是常規氣藏開發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要獲得高效益,只有走“少打井、打高產井”的路子。
要打出高產井,對地下氣藏的分布情況必須摸得準、認得清。項目創新內容之一的“礁灘相儲層開發精細描述技術”,如同人體掃描的CT機,能理清地下氣層的經脈血管,根據精細描述結果制作出地下儲層的三維精細地質模型。
有了三維地質模型的指引,井位定得更準,井型更加優化。普光氣田40口開發井,均鉆遇優質氣層,成功率100%。
高含硫天然氣集劇毒與強腐蝕性于一體,不經過凈化處理,絕對不能進入長輸管線。作為普光氣田開發的大型配套工程,普光天然氣凈化廠被稱為整個川氣東送工程的“咽喉”。
中石化自主創新的高含硫天然氣特大規模深度凈化技術,使高含硫天然氣凈化率達99.99%,凈化氣優于國標一類氣標準;總硫回收率達到99.9%。目前,凈化廠高含硫天然氣年處理能力120億立方米,年生產硫黃210萬噸,占我國硫黃產量的45%。
業內人士評價說,高含硫氣田的成功開發是我國石油工業的一大創舉,形成的技術、標準、管理經驗,使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開發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目前,普光氣田的創新技術已全面應用到中石化大灣、元壩、興隆等高含硫氣田的開發中,預計到2015年可為我國新增天然氣產能100億立方米。
助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治理網絡暴力信息有新規;自香港澳門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免稅額度提高;《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更好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8月,這些新規事關你我,一起來看。治理網絡暴力信息營造......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在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氣源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發現深部熱成因烴源能為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提供氣體。相關成果發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質》(MarineandPetrole......
據海關統計,2024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5.7%。其中,出口7.8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萬億元,增長6.8%;貿易順差1.81萬億......
3月12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的第三個千億方海相大氣田——川西氣田全面建成投產,年產能20億立方米天然氣、13萬噸硫黃,為我國西南地區及川氣東送沿線提供更多清潔能源。四川盆地......
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份額。通過船運輸液化天然氣(LNG),是天然氣在全球流動分配的主要形式。LNG在運輸和輸送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蒸發氣(BOG),造成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當前,亟需開展國產化船......
1月17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突破,由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提交的位于四川盆地的合興場氣田1330.1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標志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基于我國自主技術建設的年產量達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12月28日啟動試生產,該裝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成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工業生產裝置。該裝置依托中國科......
近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集團”)自主研制的國產化氣質分析關鍵設備系列儀器,首次在國家管網集團黑河首站、深圳某液化天然氣(LNG)公司投入使用并平穩運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
近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萬Nm3/d含氦煤層氣提取高純氦氣裝置在窯街煤電集團甘肅科貝德煤與煤層氣開發技術有限公司實現一次開車成功,順利產出99.999%以上純度的高純氦氣。這......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測系統,構建了天然氣水合物上升時隨水深變化的演化模型,并通過深海原位實驗首次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可攜帶冷泉氣體到達海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