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0-18 10:06 原文鏈接: 散裂中子源建設:契合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

    “當初作出從北京到廣東的決定是艱難的,今天看來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東莞和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適合干事創業,而散裂中子源所從事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正契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近日,陳延偉如是說。

    作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東莞研究部主任,同時擔任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的陳延偉已經在廣東東莞工作生活近16年。

    中國散裂中子源從醞釀籌建到落地運行,用了10余年的時間。如今,這里已匯聚了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隊伍,實施了800多項研究課題,有約4000個國內外的注冊用戶。

    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能夠為我國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化工、生命科學、資源環境和新能源等領域提供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科研平臺。我國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謀劃建設散裂中子源,最終確定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落地東莞松山湖。

    陳延偉從事大科學裝置相關工作30余年,在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醞釀籌建期間,他便參與其中。

    中國散裂中子源歷經多年的設計與預制研究,在工程建設尤其是關鍵技術攻關中,凝聚著幾代科學家的心血和汗水。

    陳延偉透露,2015年至2016年,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遇到很多困難,面臨著基建拖期帶來的挑戰。對此,工程技術團隊將通用設備的安裝與土建工程交叉并行施工,先在地面大廳安裝調試,待隧道完工后,再移到隧道重新安裝。

    “此外,在技術攻關方面,我們破解了多個難題,使得項目設備的國產化率保持了較高水平。”陳延偉說。

    中國散裂中子源2011年開工建設,2018年完成驗收。正式運行以來,這一大科學裝置就像磁鐵一樣吸引了一大批人才。

    陳延偉介紹,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擁有的這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7歲,人才梯隊結構合理,許多青年科研人員已擔任系統負責人。

    中國散裂中子源為何對人才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大科學裝置吸引年輕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提供的研究平臺和營造的科研氛圍。”陳延偉說。

    把人才引進來只是第一步,關鍵還要把人才培養好、使用好。

    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大膽創新,放手讓青年人才挑擔子,同時由老一輩的科學家進行悉心指導。

    “培養青年科學家就是要鼓勵他們牽頭完成項目或任務,并為之創造良好環境。”陳延偉說。

    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至今成效如何?

    科技日報記者得知,中國散裂中子源目前一年開放機時超過5000小時,運行效率達到97%。2018年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完成8輪開放運行,科學產出重點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領域,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技前沿取得了諸多重要成果。

    “我們一直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設。”陳延偉舉例,他們聯合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建設的多物理譜儀是國內首臺中子全散射譜儀,可用于不同有序度材料的結構研究。

    自2021年10月正式向科研人員開放以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用戶在這里開展了多項實驗研究。

    相關文章

    第三屆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將在澳門舉辦

    記者獲悉,以“灣區同行工程為本”為主題的第三屆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將于6月20日至21日在澳門舉行。屆時,內地與港澳工程科技業界翹楚將共同探討工程領域交流合作、工程科技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等熱點話題。本屆論壇......

    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近日,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揭牌儀式在武漢市江夏區湯遜湖畔科創廣場舉行。2023年7月27日,江夏區和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武漢中心。2023年12月底,受江夏區委......

    建設散裂中子源探索微觀大世界

    你知道怎樣準確診斷和預防航空發動機的“心臟病”嗎?那就要克服制約其性能的最大瓶頸之一——葉片金屬疲勞。金屬也會疲勞,每分鐘幾萬轉,轉得久了,就存在裂碎風險。散裂中子源可以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應力測試,以......

    一周熱聞回顧(2024年3月31日)

    “超級顯微鏡”更新!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啟動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廣東東莞啟動建設,建設周期為5年9個月。中國散裂中子源被譽為探索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超級顯微鏡”,二期工程將在......

    香港攜手大灣區城市共同推進實現協同效應最大化

    2月26日,香港綠色周開幕儀式暨香港綠色科技論壇2024于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據了解,此次論壇匯聚超過500名金融界代表,探討如何結合Web3技術與綠色科技,促進香港金融科技、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的發展。......

    布局大灣區,盛瀚又一創新中心即將起航

    自1975年離子色譜法誕生以來,離子色譜技術已走過了近50年的發展歷程。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如何拓展離子色譜的應用領域,開發高效、穩定的應用方法,成為了當下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盛瀚自創立以來,始終堅信......

    國家發改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1+N+X”政策體系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包括有關部門和廣東省、香港、澳門,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加速!中國散裂中子源

    藍天一碧如洗,云朵舒展飄過。汽車在廣東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穿行,轉過一個彎后,眼前豁然開朗,遠處山坡上,“中國散裂中子源”7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11月12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的......

    粵港澳大灣區部分高校汕尾籍學生代表座談會召開

    12月3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部分高校汕尾籍學生代表座談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廣州和東莞14所高校的16名汕尾籍學生代表,與汕尾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等坐在一起,講政策、談變化、敘鄉情、話未來。“建設家......

    助力設備國產化!廣東省極端條件重點實驗室成功啟動

    近日,廣東省極端條件重點實驗室的啟動會暨2023年極端實驗條件研討會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成功召開。該實驗室由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牽頭,中山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共同合作建設,并于2023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