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2-21 09:35 原文鏈接: 數字化導板在疑難根尖周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根尖周病是發生于根尖周圍組織的炎癥性疾病,多為牙髓病的繼發病,一般可通過非手術治療,即根管治療治愈,但臨床上仍有部分病例僅根管治療難以治愈,常將久治不愈的根尖周病稱為難治性根尖周病(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對于難治性根尖周病,通常考慮進行根尖周手術。但傳統根尖手術方法創傷較大,且當手術區域接近上頜竇、下頜神經管等特殊解剖結構時,手術風險較大。本文將報道采用數字化導板定位根尖周,手術治療1例根尖病變接近上頜竇的難治性根尖周病患者。

     

    患者,陶某,男,29歲。主訴:右上后牙持續疼痛不適10日余。現病史:1年前右上后牙曾行根管治療,2月前行根管再治療,近10天來仍感疼痛不適,來我院求治。既往史:否認系統疾病及過敏史。家族史:無特殊。全身情況:體健,無特殊。口腔檢查:15頰側根尖區域瘺管,牙合面充填物完整,探診(-),叩(±),冷熱診無反應,無松動,PD2mm,BOP(-),咬合檢查未見明顯高點;16近中充填物,探診(-),叩診(-),冷診同對照牙,無松動;14探診(-),叩診(-),冷熱診同對照牙,無松動。

     

    輔助檢查:CBCT顯示15根管內充填物。根尖部陰影9.23mm×6.36mm,邊界不清,陰影范圍達16近中頰根,距離上頜竇底約1mm,頰側皮質骨不連續。初步臨床診斷:15難治性根尖周病。治療計劃:15行根尖周手術。

     

    治療步驟:

     

    1.術前信息采集和導板制作

     

    1.1頜面部CBCT掃描(分辨率:0.150mm;容量:375px×375px×375px)。在Galaxis三維影像系統中重建相應的解剖形態。分析患牙部位的骨量、骨質,患牙牙根解剖形態,牙根長度,病變范圍等。同時將CBCT數據以DICOM格式導出并保存(圖1A)。

     

    1.2DMG硅橡膠制取口內解剖式精細印模,超硬石膏灌注石膏模型。光學掃描儀(精度:0.02mm;光線:白光;像素:200萬)掃描石膏模型,獲取口腔數字化3D模型,將數據以STL格式輸出保存。

     

    1.3將DICOM格式文件同STL格式文件同時導入到彩立方導板設計軟件中,經過軟件的擬合配對,將獲取的牙、骨組織及軟組織達到最佳配準(圖1B)。

     

    1.4依據患牙牙根解剖形態,骨質情況、病變部位、范圍,設計手術最佳入路位置和方向以及直徑。根據三維影像數據確定先鋒鉆進入的深度為15.5mm(自套管邊緣至根尖的距離),在選定套管內徑的基礎上半徑增加2mm作為安全范圍。為增加導板的穩定性和精確性,該導板采用13-17牙支持式和頰側黏膜共同支持式固位。設計完成后將數據保存為STL格式文件(圖1C)。

     

    1.5將STL格式文件輸入到3D打印機(精度0.016mm)中進行導板的制作,導板選用的材質為光敏樹脂(圖1D)。

     

    圖1 數字化導板設計制作A:根尖病變區CBCT檢查;B:CBCT與光學印模擬合配準;C:根尖病變區定位,導板設計;D:制作完成的導板

     

    2.術中操作

     

    2.1術前患者全口潔治,局部區域刮治(圖2A)。

     

    2.2術者配戴顯微鏡,導板初步就位,檢查密合度及穩定性,并確定先鋒鉆進入位點,將導板置于碘伏溶液中浸泡2h,取出擦干,無菌保存備用。

     

    2.3口腔局部消毒,術區局部浸潤麻醉。導板就位,士卓曼2.2mm先鋒鉆行術區入路的制備,并沿導板設計的三維方向到達工作長度后取下導板(圖2B)。

     

    2.4進行術區局部翻瓣,翻開全厚黏骨膜瓣,盡量減少創口面積且不妨礙術野及操作。術中用生理鹽水紗布保持瓣的濕潤,檢查鉆入部位是否到達根尖區域。45°仰角手機進行缺損區骨窗制備,生理鹽水冷卻,導板再次就位,檢查先鋒鉆在到達指定角度及深度后與根尖的位置關系(圖2C,D)。

     

    2.5渦輪球鉆及刮勺徹底清除根尖區域肉芽組織、異物,45°仰角手機生理鹽水噴水的情況下,距離根尖3mm的位置近垂直于牙長軸方向截斷(圖2E)。

     

    2.6賽特力P5超聲器械配P15RD工作尖對根尖進行倒預備,深度約3mm(圖2F)。

     

    2.7術區清理止血,隔離,MTA倒充填,壓實(圖2G)。

     

    2.8根尖窩內搔刮,使血液充盈窩內。根尖周病變面積較大,植入骨膠原(Biosscollagen)(圖2H)。

     

    圖2 術中操作步驟。A:術前口內像;B:導板就位后;C:打開頰側入路;D:確認根尖定位;E:根尖區清理并截除3mm;F:根尖倒預備3mm;G:根尖倒充填;H:植入骨膠原

     

    2.95-0抗菌微橋將切口減張對位縫合。術后當日冰敷,口服消炎止痛藥,洗必泰漱口水漱口1周。

     

    復查:術后1周,患者無不適,手術創口愈合良好。術后3個月,X線根尖片顯示根尖陰影明顯縮小(圖3);口腔內檢查見患牙無松動、無變色,牙周愈合良好,牙齦未見明顯異常(圖4)。

     

    圖3 術后復查X線根尖片。A:術前;B:術后即刻;C:術后2周;D:術后3個月

     

    圖4 術后復查口內照。A:術前;B:術后3個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