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晝夜節律是一種內源性的計時系統(生物鐘),大約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控制機體一系列生物過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謝循環和對病原體的免疫保護,也誘導了我們充滿節律的自然行為,如睡眠/覺醒周期和吃飯。因此可以說,晝夜節律控制著我們的健康。
盡管如此,仍有許多人在“逆其道而行之”,其中一些人是為了工作(如夜班)不得已而為之。夜間工作已被發現會損害葡萄糖耐量,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肥胖癥的風險,這可能是由于中樞和外周晝夜節律之間的內部紊亂導致的。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能減小這種不良的代謝影響呢?
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通過一項嚴格受控的小型臨床試驗評估了利用進食時間干預晝夜節律紊亂對代謝健康的影響。他們發現,夜間進食的確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而改為只在白天進食可以阻止與刺激性夜間工作有關的高血糖水平。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在模擬夜間工作期間,夜間進食是否表現出內部晝夜節律失調和葡萄糖耐量受損,以及在白天進食是否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為此,他們招募了平均年齡26.5歲的年輕健康參與者(7名女性和12名男性)。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一個14天嚴格受控的實驗室方案中,該方案涉及模擬夜間工作條件和兩種進食計劃。一組在夜間進食,以模擬夜間工作者的典型進食時間;另一組則在白天進食。
研究人員隨后評估了兩種進食時間對參與者內部晝夜節律和的影響。
他們發現,夜間進食導致中樞和外周(葡萄糖)內源性晝夜節律失調和糖耐量受損,從而增加了糖尿病風險;而限制在白天進食則避免了刺激性夜間工作對葡萄糖耐量的不利影響。在模擬夜間工作期間,夜間進食組的參與者平均葡萄糖水平上升了6.4%;而白天進食組則沒有明顯上升。
因此,這項研究是重要的一步,表明了行為干預可以減輕由人類睡眠-覺醒時間不當引起的不良葡萄糖調節反應。
研究共同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布萊根婦女醫院醫學時間生物學項目主任Frank Scheer博士說:"這是第一項人類研究,證明了利用進餐時間作為應對夜間工作造成的葡萄糖耐量受損和晝夜節律紊亂的綜合負面影響的措施。”
研究人員表示,觀察到的負面影響背后的機制很復雜。他們認為,在模擬夜間工作期間,夜間進食對血糖水平的影響是由晝夜節律失調引起的。這相當于中央晝夜節律時鐘(位于下丘腦)與行為上的睡眠/覺醒、光照/黑暗和禁食/進食周期之間的錯位,它可以影響整個身體的外圍時鐘,尤其是與禁食/進食周期同步的時鐘對提高血糖水平發揮著關鍵作用。
這項研究進一步表明,在模擬夜間工作時,白天進食對葡萄糖水平的有益影響可能是由這些中央和外周時鐘之間更好的一致性所驅動的。
該研究共同通訊作者、德國科隆大學核醫學系研究員Sarah L. Chellappa博士說:"這項研究加強了這樣一個概念,即你什么時候進食對決定健康結果(如血糖水平)非常重要。這與夜間工作者有關,因為他們通常在夜間輪班時進食。”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用和有效的進餐時間干預策略,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包括在典型工作環境中對現實生活中的輪班工人進行研究
27日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該院專家近期發表了研究文章,揭示了膳食糖攝入與前列腺癌、糖尿病、高血壓等45種疾病之間的有害關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泌尿外科魏強教授、曹德宏副教授、柳良仁副教授作為共同通訊......
在糖尿病患者中,傷口往往進展迅速,愈合緩慢。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利用電力使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愈合速度提高三倍,并為治療那些導致傷口愈合減少的疾病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糖尿病患者因腳部傷口和潰瘍而截肢......
1型糖尿病是一種免疫細胞攻擊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直至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島β細胞可以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主要依賴胰島素,當前急需探索新的能阻止或減緩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的治......
澳大利亞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的膠囊,這可能意味著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可能可以口服胰島素而不是注射它。這種設計也有可能用于輸送其他蛋白質藥物,如抗生素和癌癥治療。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
不良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包含184個國家人群飲食攝入的研究模型。研究人員利用該模型分析了1990年至2018年的數據,發現2018年有1410多萬例2型糖尿......
日前,AspectBiosystems和諾和諾德(NovoNordisk)宣布建立一項合作、開發和許可協議,以開發生物打印組織治療產品,旨在替換、修復或補充體內缺失的生物功能,為糖尿病和肥胖癥患者提供......
撰文|宋文法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5.4億人。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國,成年人有超過1.14億糖尿病患者,占全世......
慢性傷口對公眾健康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傷口炎癥導致內源性電信號的異常,阻礙了傷口愈合過程所需的角質細胞遷移。這一觀察結果啟發人們用電刺激來治療慢性傷口,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較大挑戰。......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 由The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π-HuB)Project,CN-......
I型糖尿病是胰島功能損傷所致,至今無法治愈。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團隊及合作團隊近期在《自然-醫學》(NatureMedicine)、《自然-代謝》(NatureMetabolism)發表的兩篇論文,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