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整合實現五個打通,重點強化四大職能
長期以來,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體制機制方面存在兩個突出問題:第一是職能交叉重復,疊床架屋、多頭治理;第二是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地區分開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李干杰表示,組建生態環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尤其是體現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實現了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開,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的要求。
李干杰說,通過職能整合,進一步充實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三大職能領域,加強統一監管,實現五個打通:一是劃入原國土部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打通了“地上和地下”;二是劃入水利部門的組織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等職責,打通了“岸上和水里”;三是劃入原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打通了“陸地和海洋”;四是劃入原農業部門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打通了“城市和農村”;五是劃入發展改革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如何理解生態環境部的職責和定位?李干杰說,生態環境部的基本職責定位是“監管”,統一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者職責,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制度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大職能:
制度制定,即統一制定生態環境領域政策、規劃和標準,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制定自然保護地體系分類標準、建設標準并提出審批建議等;
監測評估,即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評估生態環境狀況,統一發布生態環境信息;
監督執法,即整合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綜合執法職責、隊伍,統一負責生態環境執法,監督落實企事業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督察問責,即對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生態環境工作進行督察巡視,對生態環境保護、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問責,監督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此外,對于生態環境部門而言,審查許可是監管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源頭嚴控,強化環評審批、排污許可、自然保護地評審,以及危險廢物和化學品環境許可、海洋傾廢審批、核與輻射安全許可等職責。
基本完成機關和部分事業單位轉隸,保障新老機構平穩過渡
機構改革把原環境保護部全部職責和其他六個部門相關職責整合到一起,如何保證新老機構平穩交替過渡,盡快實現新機構的高效運行?李干杰表示,生態環境部成立機構改革工作小組及其辦公室,組織制定機構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和時限要求。
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原則和先轉隸、再“三定”步驟要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推動相關職責及機構和人員編制劃轉事宜。截至目前,已經落實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原南水北調辦環境保護司,以及水利部、原國土資源部部分人員的轉隸,按期完成了機關和部分事業單位轉隸任務,并確保相關職責和工作任務無縫銜接。
目前,生態環境部在深入研究、加強溝通協調、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基礎上,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和要求,編制了“三定”草案初稿,已報有關方面審核。根據改革程序規定,“三定”草案還需根據審核意見進一步修改后,報有關方面征求部門意見。下一步,將積極配合做好修改、上報等工作。
李干杰說,在抓好機構改革的同時,生態環境部按照既定計劃繼續抓好生態環境重點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今年兩會的決策部署,在開展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統籌劃入的職責及機構,明確責任單位,加強協調配合,做到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干勁不減。
組織開展第一輪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
近日,生態環境部曝光一系列環境污染嚴重的領域、地區和企業。“這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措施,希望通過點名道姓、擺事實講道理的案例曝光,充分發揮警示和震懾作用,‘通報一個、教育一片’。”李干杰說。
“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問題是長期形成的,現在到了有條件不破壞、有能力修復的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難得機遇。”李干杰表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改善生態環境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不斷發展與積累,為解決當前的環境問題提供了更好的、更充裕的物質、技術和人才基礎。此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紅利正在逐步釋放,為生態環境保護增添了強大動力。
李干杰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七場標志性重大戰役作為突破口和“牛鼻子”,抓緊制定作戰計劃和方案,細化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和保障條件,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打贏藍天保衛戰。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以秋冬季、采暖期為重點時段,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加大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的調整優化力度,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
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堅持“車油路企”統籌,全面開展清潔柴油車行動、清潔油品行動、清潔運輸行動、清潔柴油機行動四大攻堅行動。
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推進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督檢查,督促地方建立長效機制,確保黑臭水體長治久清。
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加強陸域污染治理、海洋生態保護、港航污染治理。
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以改善長江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減排、擴容”兩手發力,扎實推進水資源合理利用、水生態修復保護、水環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
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清理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問題,全面提升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安全保障水平。
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配合有關部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監督指導力度。加強農村環境執法監管。
此外,生態環境部還將持續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工作。不斷研究完善督察體制,積極開展督察法制建設,組織開展第一輪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繼續全面實施“土十條”,扎實推進凈土行動,堅定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切實強化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不斷加大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
甘肅甘南州林業和草原局草原保護建設科負責人安小偉16日接受采訪時說,自2017年至今,甘南州瑪曲縣累計爭取到沙化退化草原鞏固治理和系統修復資金13.4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
喀斯特地區土層淺薄且極不連續,下伏的表層巖溶帶裂隙管道發育,這不僅使得喀斯特生態水文過程和植物水分環境明顯區別于絕大多數非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亦更為脆弱。西南喀斯特地區系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區之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泉州市泉港區石化應急救援中心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平臺采購及服務項目貨物類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出爐,采購的儀器設備包括色譜、質譜、光學式分析儀器、物理光學儀器、其他......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與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安捷倫2020環境分析新技術論壇”將于2020年6月30日上午9:00舉行。權威專家齊聚一堂,與您共話“十四五”生態環......
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2020年環境科研能力建設環保監測設備采購(20A0196)結果發布,中標金額超1600萬元人民幣,中標設備包括氣相色譜質譜儀,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電遷移率粒徑譜儀,PAN在線......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嶼村和山后許村之間,近兩公里道路兩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土壤受到過嚴重污染。土......
消毒物質會影響水質嗎?環境質量會不會受到疫情影響?3月10日,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環境監測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城市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以及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影響。......
2020年2月13日,《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京政辦發〔2020〕8號)(簡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行動計劃具體包含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工程減排與......
當前,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是首要任務,但污染防治攻堅戰也將在今年迎來階段性收官,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得,也慢不起。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