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建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智慧博物館——第二屆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規劃戰略局局長潘教峰,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局局長孫殿義,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以及科技部代表和全國多家文博單位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長封松林主持。
在成立大會上,宋新潮、潘教峰和王衛明共同為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建設技術創新聯盟揭牌。
近年來,物聯網在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進展,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在文物保護與展示方面的應用前景日益顯現。為了統籌指導和規劃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應用與發展,從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從規劃研究、需求分析、應用試點等方面進行了系列部署,并于2011年在江蘇無錫舉辦了第一屆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應用與發展研討會。
2012年5月,國家文物局與中國科學院簽訂了科技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院局合作領導小組,在更高層面推動文物保護與科技的融合。這為加快推進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契機。
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建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文物物聯網聯盟”)是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通過對文博單位、科研院所、優勢企業、高等院校的有效組合建立的,以行業發展需求和技術創新應用突破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服務于文物保護領域的物聯網技術聯合開發、創新應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全國性戰略合作組織。文物物聯網聯盟旨在持續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研究、應用與建設發展所帶來的體制、機制創新,以需求為牽引,集聚資源協同合作,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全社會先進物聯網技術資源,實現統一規劃的聯合陣線,形成科技合作長效機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構建集工程實施、技術研發、系統集成、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產業培育于一體的全國文化遺產保護物聯網技術應用創新合作平臺。
宋新潮在大會致辭中指出,物聯網的應用對文物博物館事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日益凸顯。文物物聯網聯盟,是國家文物保護發揮多組織協同效應的重要平臺。希望在文物物聯網聯盟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成員單位以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利用與傳承為己任,充分發揮科技的重要引擎作用,為文博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潘教峰表示,中科院將圍繞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發展規劃的戰略重點進行統籌部署,同時指出文物物聯網聯盟將國內文物保護和物聯網技術研發領域的重點文博單位、權威科研院所、優勢企業和高等院校進行有效組合,對文物保護領域的關鍵技術、應用技術以及集成技術的聯合研究、應用與推廣,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王衛明認為,文物物聯網聯盟的成立為我國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建設的融合創新發展提供了一個匯聚資源、共同發展的平臺,聯盟的有序發展對于我國乃至世界文物保護事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孫殿義宣讀了文物物聯網聯盟成員名單和第一屆理事名單。本屆聯盟成員共同推選的理事長是封松林,副理事長是王旭東、羅宏杰、陳奕泉。
隨后,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王旭東、上海大學校長羅宏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奕泉分別代表聯盟文博、院所、企業作了發言。
11月22日下午至23日,召開了以智慧博物館為主題的第二屆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應用與發展研討會。來自文博單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參會代表,將圍繞物聯網在博物館展示、服務與管理,文物保護與研究等方面的應用作專題發言,并進行討論和交流。
會議現場
宋新潮致辭
潘教峰發言
王衛明發言
揭牌儀式
孫殿義宣讀文物物聯網聯盟成員名單
封松林主持會議
李洪鐘(1941—)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1960年考入太原工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化工系基本有機合成專業,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工作。1978......
李洪鐘(1941—)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1960年考入太原工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化工系基本有機合成專業,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工作。1978......
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擬認定名單公示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及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復核評價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3〕260號),經企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37.shtm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孟凌霄年終歲末,2023年度國內、國際“年終科技盤點”榜單最......
《2023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正式發布!期刊分區表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研究成果,旨在評估國際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可為學術投稿提供參考、為科研管理部門的宏觀判斷提供支撐。不建議任......
12月28日,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生產裝置在安徽淮北啟動試生產,每年可產出無水乙醇60萬噸,開創了一條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從2010年起,提出了以合成......
雙年一會,安捷倫與行業領導者為能源發展利用貢獻新思路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加速與科技的演進,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不久前落幕的第28屆聯......
2022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為34,993.1億元,較上年減少1,405.9億元,下降3.9%,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9.4%和2.9%。從結構來看,貨物、工程、服務政府采購規模分別為9,0......
12月16日至19日,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和云南省天文學會主辦的“天文技術與儀器研討會暨云南省天文學會2023年度學術年會”在云南省普洱市召開。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周杰,云南天文臺黨委......
12月15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國際產業生態學會可持續城市系統分會及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等聯合發起的首屆“城市科學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廈門舉辦。論壇圍繞“城市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