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3-25 06:11 原文鏈接: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長期化”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30萬、中國以外超過25萬。近日有臨床研究報告了部分出院后檢測又恢復陽性的案例。有觀點認為新冠肺炎可能會成為長期感染的慢性病,疫情也可能“長期化”。

      多位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還沒有明顯證據支持這種猜測,但對于康復患者應加強長期監測,密切關注可能的變化。更要警惕新冠肺炎變成季節性傳染病,在秋冬季再度來襲的可能。

      疫情“長期化”尚無明顯證據

      相關專家認為,從新冠病毒結構、動物實驗等尚未發現造成慢性感染的明顯證據,但由于對該病毒的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未來或許有新發現。

      從病毒基因組結構來看,該病毒無法整合到人類染色體中終身攜帶。有猜測認為新冠肺炎會成為乙肝一樣的慢性病,日本長崎大學病毒學教授北里海雄說,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使乙肝病毒能在人體內引發持續感染,且不能被清除,但目前在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中尚未發現可合成cccDNA的區域,長期感染可能性不大。但新冠病毒感染肝細胞引起肝炎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一些人還擔心新冠肺炎患者會像艾滋病患者一樣終身帶毒、終身服藥,專家也認為沒有根據。

      “艾滋病病毒RNA逆轉錄成為DNA后會整合入人體基因組,引起慢性感染。整合有艾滋病病毒DNA的細胞被稱作‘病毒儲藏庫’,抗艾藥物無法作用于已整合入人體細胞的病毒DNA。因此一旦停藥,‘病毒儲藏庫’會重新釋放出病毒DNA引起病毒反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學者、艾滋病專家王宇歌說。

      可見,“病毒儲藏庫”是引起慢性感染的關鍵,但冠狀病毒的正鏈RNA不會發生逆轉錄整合,病毒RNA不進入細胞核,不會形成“儲藏庫”。多數新冠肺炎痊愈者的免疫系統一旦清除病毒,病毒將從體內消失,“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逃逸宿主免疫應答從而形成低水平緩慢復制”。

      此外,動物實驗也證明感染過新冠病毒后可產生抗體,抵御二次感染。

      “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已出現6種(不包括新冠病毒),前4種都演變為普通感冒病毒,而非導致慢性感染性疾病,最終會被免疫系統從體內清除。”北里海雄說,新冠病毒是否能長期攜帶可能與個體免疫力相關。

      不過,英國利茲大學病毒學教授馬克·哈里斯認為,盡管冠狀病毒通常會導致較短期的自限性感染,但有一些研究文獻記錄動物身上(主要是蝙蝠)發現了持續感染現象,因此對復陽患者應密切進行后續跟蹤研究。

      患者復陽原因多樣

      那么,為何會出現復陽患者?專家認為,可能是患者體內病毒在出院時并未全部被清除,再加上核酸試劑敏感度和取樣問題,容易出現“假陰性”情況。

      王宇歌說,新冠病毒為下呼吸道病毒,目前常用的鼻咽拭子采樣檢測可能不太準確,容易出現“假陰性”。如患者正好處在病毒復制水平較低的階段,鼻咽拭子采樣難以檢測到病毒就會誤判“痊愈”。北里海雄也認為,由于尚無抗病毒特效藥,可能出院時病毒沒有被徹底從體內清除,復陽是“病毒在體內再燃、病毒載量重新增加”。

      英國《柳葉刀》雜志此前刊登中日友好醫院曹彬團隊論文顯示,在137名出院病人中,病毒脫落期的中位時間為20天,最長可達37天。王宇歌說,這符合急性病毒傳染病的特征,即迅速起病,病人最終痊愈或者死亡。但由于病毒脫落周期長,在這期間體內病毒水平會反復波動,病情也因此出現反復。如有病人存在先天免疫缺陷,可能就一直不會產生抗體。

      北里海雄還提出了另一種可能,由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具有很強變異能力,變異部分可能導致核酸檢測不到,同時抗體的中和作用又被回避,病毒躲過了免疫系統的攻擊及清除,不排除還會有復陽可能。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康教授說,也有可能在呼吸道檢測陰性后,患者糞便和腸道還存在新冠病毒,后來又感染了呼吸道。其團隊近日在英國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研究給出理論支持,但還需進一步驗證。

      專家建議,出院前應對患者進行核酸和抗體“雙檢測”,避免“假陰性”情況。北里海雄說,如果核酸轉陰同時作為既往感染標志的IgG抗體出現,并且肺部影像學病灶消失,才能說明已基本痊愈。

      由于科學界對新冠病毒仍缺乏足夠了解,專家認為應進行更深入的病毒生物學研究,對出院患者開展長期健康監測,特別是對于提示急性感染的IgM抗體進行動態監測,以防復陽患者仍有傳染性或其他變化。還應嚴防新冠肺炎成為季節性疫情,在秋冬季卷土重來。

      “無論怎樣,開發出有效疫苗都是最好的防控措施,也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北里海雄說,新冠病毒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產生多種變異,未來還有必要針對不同亞型病毒研發多種疫苗。

    相關文章

    郭天南:全景式組學研究為新冠重癥早診斷提供決策依據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之際,PCR技術在快速篩查中已大顯神威,但進入臨床后如何更早地區分輕癥和重癥患者,從而更準確地治療和用藥?5月27日中國研究人員在《Cell》發表......

    都是誰?去過哪?北京11日至今新增297例新冠患者一覽

    6月27日0時至24時,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4例、疑似病例1例、無癥狀感染者3例;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6月11日0時至6月27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11例,......

    多名患者“核酸陰、抗體陽”抗體檢測比核酸更“靠譜”?

    兩種檢測方法各有利弊。核酸檢測的優點在于直接、早期即能適用,缺點在于從采樣到檢測環節較多,結果易被影響。抗體檢測十分靈敏,但存在窗口期,較為滯后。昨日,北京11人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有10人完成流調。......

    陳薇團隊: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北京時間6月22日22:00,國際......

    李鳳琴:新冠病毒不會在食品間傳播但可能被污染

    新冠病毒不會在食品之間傳播。食品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有可能被污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組專家、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23日在發布會上這樣說。李鳳琴表示,新冠病毒是不會在食......

    北京一外賣小哥確診!每天接50單左右

    6月23日下午,北京召開第13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曾曉芃介紹,6月22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齡37歲......

    鐘南山疫情預測:今冬明春新冠疫情仍會存在

    6月23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在“今冬明春”交際時,預計新冠肺炎疫情仍不會消失,但不會像第一波疫情出現這么大的暴發。必要時,短期的措施是需要的,如中小學停課、大學暫時不復課、航班減少這類短期......

    新冠疫苗令全球玻璃藥瓶短缺?中國疫苗行業協會回應...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后,口罩、護目鏡等醫療設備紛紛脫銷,供不應求,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以后,近來人們開始期待疫苗的現世,今日有消息表示新冠疫苗需求令全球玻璃藥瓶短缺是怎么回事呢?正當全球范圍內美國、歐洲......

    繼腺病毒載體、滅活疫苗后,又一類新冠疫苗進入臨床

    6月1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微生物所”)和安徽智飛龍科馬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這是繼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類型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之后,......

    21日全球新增18萬例世衛稱病毒已在全球層面穩固傳播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3日7時33分,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900萬例,達到9062837例,累計死亡病例為470665例。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