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2021年1月6日,一位自英國入境的外教打破了杭州、廣州、東莞三座城市的寧靜。

      此前一天,曾于廣州集中隔離14天、多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他應工作單位要求于杭州復檢后結果呈陽性。是時,其足跡已遍布兩省三城及多列火車。

      鑒于2020年4月此人曾在英國被檢測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浙江省將該病例定義為

      “境外輸入新冠肺炎復陽無癥狀感染者”,并對其167名密切接觸者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13名一般接觸人員實行居家健康觀察。

      無獨有偶,另一位11月自英國入境后被確診的患者,于廣州治愈并解除隔離后,2021年1月8日也在回顧性篩查中發生了“復陽”現象。同日上午,昆明市一位“復陽”患者曾到訪的兩個地區解除為期14天的封閉隔離管理。

      以上三個病例的接觸者與居住、工作環境樣本全部呈陰性,患者本人在檢測出“復陽”前也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如此頻繁出現的“新冠復陽”現象還是引起了許多民眾的憂慮,調動了大量公共衛生資源。

      需要指出的是,“復陽”,一般指新冠感染者康復后再次出現核酸檢測陽性的現象,由于不同國家乃至地區的出院標準并不相同,對“復陽”的界定也不統一,目前尚未有機構對其作出明確定義。

      那么,新冠感染者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陰性之后,再次檢測陽性究竟意味著什么?感染者“復陽”后是否還具有傳染性?

      針對這些問題,去年以來多家醫院的追蹤研究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解釋。

      01金銀潭醫院:近八成無癥狀,零二次傳染

      2020年4月,在全國所有援鄂醫療隊撤離后,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等六名醫護人員繼續留在武漢,與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一道救治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并調查部分患者在臨床治愈后出現核酸檢測 “常陽”、“復陽”

      的問題。

      在這里,“常陽”

      指的是新冠感染者痊愈后,核酸檢測卻較長時間保持陽性的情況,目前僅在中國等使用核酸檢測陰性作為出院 “硬標準”

      的國家有報告,尚無官方定義。多數目前發表的關于“常陽”患者的研究中,認為“復陽”病例的陰性檢測結果很可能是由于種種因素造成的核酸檢測假陰性,包括單點采樣的自身限制和病毒動力學的波動等。因而“復陽“與”常陽“很可能是同一類人群。

      2020年9月底,兩院聯合團隊對37名病程超過四周、達到臨床治愈標準但核酸檢測呈現陽性的患者展開追蹤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了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

      》上。論文顯示,患者平均年齡62歲,核酸檢測陽性持續時間中位數為78天,最長達120天。

      至4月18日,全部37名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已無任何新冠肺炎殘留或加重癥狀,達到臨床出院標準,但仍被檢出咽拭子核酸陽性。其中有15人為始終無法獲得連續兩次陰性檢測結果的

      “常陽” 患者而始終住院,另外22人在住院期間達到了兩次連續檢測陰性而得以出院。但其中13名患者在出院后的14天隔離觀察中再次檢出核酸陽性,重新入院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22名出院患者中的另外9名順利完成14天隔離觀察并返回家中。在他們核酸檢測再次呈陽性之前,已累計與家人在未配備個人防護設備的情況下密切生活258人天(person-days),在這期間經核酸與抗體檢查證實無任何密接者發生繼發感染。此外,盡管存在

      “復陽”

      與 “常陽”

      現象,深度測序結果表明多達24名患者的痰樣本均未檢出任何新冠病毒特異基因片段,其他13名患者痰樣本的新冠病毒基因組覆蓋率也僅在0.2475%-20.1752%間,而在他們病程初期這一數字幾乎接近100%。

      基于以上結果,兩院聯合團隊認為,已達到臨床康復標準的新冠

      “常陽”、“復陽”

      患者并不罕見,且核酸持續或反復陽性并不一定意味著高風險的傳染性,應考慮對這類患者進行更多維度的病毒學評估。

      02廣州八院:病毒復制存在于胃腸道,病毒載量低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與廣東省級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以下簡稱

      “廣州八院”)至2020年9月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600余人,其中具有完整病歷的中國本地患者289人,因“復陽”被二次收治的患者21人。

      2020年10月,廣州八院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廣東省疾控中心聯合團隊對這21名復陽患者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上。他們發現,其中多達15名患者(71%)的 “復陽”

      檢測結果都來自肛拭子,提示病毒活躍復制的sgmRNA亦僅于三個肛拭子樣本中被檢出,且病毒載量顯著小于感染初期,并很可能因此未對密切接觸者造成傳染。

      在對部分患者兩次入院前的陽性樣本分別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后,該團隊確認,這些

      “復陽”

      患者體內病毒仍源自首次感染,系因抗體產生緩慢、水平低下而導致胃腸道中的病毒遲遲無法被清除。

      由于這一情況可能導致病毒持續排出,并造成傳播,該團隊認為對新冠

      “復陽”

      患者采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十分必要。

      03韓國疾控:病毒分離培養全部陰性,無傳染證據

      至2020年5月15日,韓國全境范圍共出現447例新冠

      “復陽”

      患者,韓國疾控中心對其中285人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并將結果發表在了其官方網站上。

      同中國多數研究不同,韓國疾控中心所調查的

      “復陽”

      病例中,有107人(37.5%)是因為出院后再次出現癥狀而尋求檢測,最終共有126人(44.7%)被判定為有新冠肺炎相關癥狀復發(咳嗽、嗓子痛等)。

      從解除隔離到

      “復陽”,這285名患者平均在外自由活動了14.3天(1-37天),密切接觸者達790人,其中27人陽性,但24人系接觸前已被確診,另外三人則均為造成聚集性感染的

      “新天地教會” 成員,且家中有其他感染者。韓國疾控中心因此判定,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是與

      “復陽”

      患者的接觸造成了他們感染。

      這份報告最大的亮點在于,當地疾控部門對其中108名“復陽”患者的鼻咽拭子樣本進行病毒分離培養后,結果均為陰性。基于這一實驗室檢測結果,以及此前的流行病學調查,韓國疾控中心認為,無證據顯示新冠“復陽”患者具有傳染性,并在2020年5月19日取消了對已解除隔離患者的復檢規定。

      截至本文發稿,韓國境內未報告因接觸

      “復陽”

      患者而感染的病例。

      04“復陽”

      陰云:二次感染?假陰性?

      2020年8月24日,全球首名新冠肺炎

      “二次感染”

      患者在香港出現。這位33歲男性曾于三月底確診新冠肺炎,治療兩星期后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游返港后再次確診,距首次感染142天,全基因組測序顯示兩次感染病毒基因譜系不同。

      這一病例的出現,為新冠肺炎患者

      “復陽”

      之謎提供了一個新解釋——二次感染。去年下半年以來,如此經基因組測序證實的二次感染病例,不斷出現在疫情控制不力的美國、巴西等國,也讓全球各地疾控部門對“復陽”的判斷與處理變得愈發復雜。

      一方面,美國疾控中心、歐洲疾控中心都強調,康復患者再次核酸陽性,并不意味著其體內存在可復制的活病毒或具有傳染性。另一方面,他們也都承認,新冠肺炎感染者在康復較長時間后有可能出現

      “二次感染”

      的情況。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人體的新冠抗體在痊愈后并不持久,而是會迅速下降乃至消失。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全球并沒有針對新冠病毒

      “二次感染” 的明確診斷標準,如距首次感染間隔時間、病毒滴度、譜系等。此前采用的全基因組測序,也由于資源限制難以應用在全球每一名

      “復陽”

      患者身上。

      美國疾控中心官網上,新冠病毒

      “二次感染”

      一欄顯示,“COVID-19二次感染病例已被報告數次,但目前仍屬罕見……

      我們正努力了解更多關于新冠二次感染的信息,以對公共衛生行動作出指導。”

      在2020年12月底的專訪中,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項目主管”范克霍夫表達了類似的態度:“我們仍有許多關于 ‘二次感染’ 的問題需要了解,比如它的發病頻率、對不同個體的影響等等。”

      目前,WHO官網仍維持著去年5月更新的 “新冠患者解除隔離標準”。相比第一版,該標準取消了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的要求,并作出如下解釋:“現有證據顯示,癥狀出現9日后,自患者呼吸道樣本成功培養病毒極為罕見,因此以隔離十三天以上、癥狀消失作為出院標準,而非嚴格依賴核酸檢測是安全的。”

      在我國,僅有廣東省衛健委曾多次公開表達針對新冠

      “復陽” 患者的專家共識——“傳播風險低”。廣東省也據此在處理上述兩個 “復陽”

      病例時,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措施,沒有要求隔離密接者的密接者。

      回到開篇提到的

      “境外輸入新冠肺炎復陽無癥狀感染者”,這名患者在初次發病七個月后再次呈核酸陽性,究竟是因為病毒未完全清除,還是罕見的

      “二次感染”?是否對任何密切接觸者造成傳染?這些問題值得人們的持續關注,并可能為我們針對不同類型“復陽”患者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寶貴的經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