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李瑛研究員、唐奡研究員團隊在新型低成本鐵基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證明,電極界面優化設計可有效提升鐵負極性能,從而為實現全鐵液流電池高效穩定運行提供了新途徑。
據研究團隊介紹,在諸多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中,以全釩液流電池為代表的液流電池儲能技術,本質安全、可靈活部署,因此成為長時儲能技術中的首選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其中,研發低成本液流電池新體系新技術,是解決現階段液流電池產業化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
本次研究相關示意圖:a.低溫全鐵液流電池功率密度與電壓曲線;b.低溫電池循環與倍率性能。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供圖
在本項研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所團隊以鐵負極氧化還原反應可逆性為切入點,先后通過電極界面缺陷設計和極性溶劑調控,成功實現了充放電過程中鐵單質在電極纖維表面的均勻沉積和溶解。
通過在電極界面進行金屬刻蝕處理,使得電極纖維表面富含缺陷結構,有效調控了二價鐵離子在電極界面的沉積反應成核特性,促進了鐵沉積反應均一性及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并利用理論計算和仿真分析揭示出二價鐵離子在碳缺陷處的雜化作用增強機制及鐵沉積過程演化規律。得益于此,研究團隊組裝的全鐵液流電池實現了每平方厘米80毫瓦的功率密度和250圈循環99%的電流效率,循環穩定性有效提升了10倍。
此外,研究團隊還通過在溶液中引入極性溶劑,利用極性分子與氫鍵相互作用,成功弱化了溶液的水合氫鍵網絡,將電解液凝固點有效降低到-20°C以下,并且協同提升鐵負極電化學可逆性。首次實現全電池在-20°C低溫條件下100小時穩定運行,研究結果也為寬溫域全鐵液流電池技術產業化開發與應用推廣奠定了技術基礎。
據了解,該團隊最新完成的這項儲能技術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相繼發表于國際專業學術期刊《化學工程雜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小的》(Small)上,論文第一作者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碩士生宋袁芳、博士生楊靜,通訊作者為李瑛研究員、唐奡研究員。(完)
中新社天津12月5日電(記者孫玲玲)記者5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焦魁教授團隊通過高精度數學建模,提出了全新燃料電池數字化設計方法,可快速提出、優化燃料電池設計方案,提升電池性能、縮短研發周期并降低成本......
11月29至30日,由中國科協立項支持,中國內燃機學會承擔的氫燃料電池及氫發動機青年科學家沙龍在北京舉辦,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青年科學們家圍繞相關議題開展交流。在主旨報告環節,圍繞燃料電池發動機......
固態電池熱度持續提升固態電池作為近期大熱門,被市場反復炒作。昨日光華科技、普路通等概念股漲停,大東南大漲超7%。隨著概念的走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與固態電池相關的問題隨之增多。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
近日,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Research”發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以銷售額為準,韓國三大動力電池制造商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出現下滑。數據顯示,這三家韓國企業——LG新能源、三星SDI......
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28日報道,韓國電氣技術研究院研發了一種全球首創的技術,能夠生產高分散性的碳納米管粉末。這項技術不僅簡化了碳納米管在二次電池(即充電電池或蓄電池)環保型干法工藝中的應用,同時也為制造......
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征求對《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及,實施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行動,發展多元化新型儲能本體技術。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
為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現進行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指出,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堅持四大......
10月20日,廣東一女子發布信息稱,自己購買的小米磁吸無線充電寶在凌晨2點多發生爆炸。據介紹,她在2023年4月18日購買了一款199元小米磁吸無線充電寶。在發生爆炸之前很少使用,直到最近才用了兩三次......
(300750.SZ)10月24日發布增混新品。除了長續航與超充功能以外,新品增混電池讓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再次落地新的應用場景。瞄準增長中的增混市場10月24日下午,寧德時代超級增混電池品牌暨新品發......
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而無論是動力電池還是新能源車,中國均占據全球超過60%的份額。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電池的安全問題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英國赫爾有限公司(H.E.L)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