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2月21日發布公告說,沙特阿拉伯衛生部向其通報了一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截至目前,世衛組織共收到全球通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13例,其中7人死亡。
公告稱,這名患者于1月29日入院治療,2月10日死亡,2月18日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進一步調查正在進行中。
隨著確診和死亡人數上升,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成為關注焦點。日前英國確認來自一個家庭的三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中一人死亡,這個死亡病例及另一位感染者近期都沒有英國境外旅行史,說明病毒可能具有人際傳播能力。
美國微生物學會主辦的《mBio》網絡期刊日前刊登瑞士科學家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成果,稱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體,其復制能力高于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病毒,也就是曾造成極大恐慌的非典病毒。
世衛組織發言人格雷戈里·哈特爾21日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該研究僅僅反映了病毒的復制速度,但復制速度并不能說明其實際傳播感染能力。
哈特爾強調,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有基因上的區別,不像SARS病毒那樣容易傳播,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案例比SARS少得多,而且一些患者中的病征表現和SARS也不相同。
世衛組織此前多次表示,一些媒體用“類非典病毒”來稱呼新型冠狀病毒并不準確。哈特爾說,如果一定要將兩者進行比較,那么恰當的表述是:這兩種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但也僅限于此。
他說,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等級并未改變,世衛組織正在繼續密切監控疫情進展。世衛組織19日再次更新了新型冠狀病毒暫行病例定義,明確規定所有確診或疑似病例必須在24小時內向世衛組織報告。
——新型實驗室場景的安全與可持續建設論壇成功召開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行。會議同期,由中國分析測試協......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該所徐波研究員團隊聯合科研同行最新研究提出一種基于神經調制依賴可塑性的新型類腦學習方法(NACA),實現更高分類精度和更低學習能耗,可極大緩解災難性遺忘問題,有......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當前電子計算技術的替代方案,而磁學領域正在出現一種新的信息傳輸方式:磁介質中產生的波可代替電子交換用于傳輸,但迄今為止,計算速度仍太慢。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方......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兆超團隊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劉曉剛教授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全分子多因素調控熒光團TICT的方法,并設計出具有寬動態響應范圍和梯度敏感性的熒光傳感器陣列,可應用......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章曉輝團隊、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友軍團隊與中國科學技大學教授唐愛輝團隊合作開發構建了一類新型的檢測鈣信號的熒光蛋白探針“尼莫”(NEMO),該......
12月31日,受湖南省衛健委委托,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省重癥醫學質量控制中心牽頭,該中心主任、湘雅醫院重癥醫學中心主任張麗娜教授和湘雅醫院重癥醫學科副研究員彭倩宜領銜執筆制定的《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
12月31日,受湖南省衛健委委托,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省重癥醫學質量控制中心牽頭,該中心主任、湘雅醫院重癥醫學中心主任張麗娜教授和湘雅醫院重癥醫學科副研究員彭倩宜領銜執筆制定的《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
2022年第7號一、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二、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
2022年12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長文(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嚴歡研究組在病毒受體領域的研究成果,論文標題為《MERS冠狀病......
本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鄧暉)體長從6毫米到90毫米、質量從0.2克到3克不等,能在不同形貌,如圓柱面內外側、波浪面、楔形面、球面等表面攀爬,還能在兩個不同表面之間過渡——近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