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學》上撰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納米粒子膠,能夠將免疫力抑制因子的抑制劑和免疫刺激分子投遞到腫瘤中,持續時間可以達數天。當這種納米粒子膠被注射到小鼠體內的黑色素瘤中時,便能夠持續產生分子投遞,延緩腫瘤生長并顯著增加小鼠存活時間。
像黑色素瘤這樣的入侵性癌癥在入侵免疫系統時,會利用到腫瘤中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物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beta)。這種物質會抑制白細胞介素-2(IL-2)—— 一種被用于在傳統免疫治療中調節免疫應答的信號分子。Tarek Fahmy等人設計出了一種納米粒子,他們用可降解聚合物膠將脂溶性TGF-beta抑制劑和水溶性IL-2免疫刺激蛋白封裝起來,然后在外層涂上雙分子層脂膜。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納米粒子可以增強先天性免疫應答和適應性免疫應答的活性以對抗小鼠的皮下和轉移性黑色素瘤。
神經元因退行性疾病或創傷而受損后,幾乎沒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因此,恢復神經網絡及其正常功能是組織工程領域的一項重大挑戰。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利用納米技術和磁操作克服了這一挑戰,創造出可修復受......
《癌癥病因與控制》近日發表的一項針對美國成年人的大型研究表明,吃更多的魚,包括金槍魚和非油炸魚,似乎與更高的惡性黑色素瘤風險有關。“黑色素瘤是美國第五大常見癌癥,白人一生中患黑色素瘤的風險為1/38,......
據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微小的半透明載玻片,通過操縱光在納米尺度上的傳播方向,產生兩個截然不同的圖像。這一技術為開發新型基于光的設備鋪平道路,有......
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造成了全球醫療系統的重大危機,目前已經導致4億人的感染。包括滅活疫苗、重組疫苗、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在內的多種疫苗,已經被作為降低病毒感染傳播和新冠肺炎發病的主要手段。通過免疫......
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細胞,是一種惡性程度相當高的腫瘤,曾一度被稱作“癌王”。我國黑色素瘤患者確診時多已是中晚期,預后較差。不過,近年來,免疫治療極大改變了黑色素瘤的治療格局。黑色素瘤由于具有強免疫原性......
2月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劉星課題組在Nature上,發表題為StreptococcalpyrogenicexotoxinBcleavesGSDMAandtriggerspyroptosis......
納米粒子凹槽等離子體腔(藝術圖)圖片來源:尼古拉斯·安蒂列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檢測紅外光的新方法,通過將紅外光的頻率變為可見光的頻率,可將常見的高靈敏度可見光探測器的“視野”擴展到遠紅外線。這一......
中藥和天然藥物是我國中醫藥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化學成分較為復雜,從中靶向發現并制備具有特定強生物活性苗頭分子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藥物化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創新的重點內容。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
在生命科學、藥物研發等領域,納米粒子定位及追蹤技術具有廣泛需求。外泌囊泡、病毒和納米藥物載體是生物體內常見的納米粒子,它們的動態轉運是實現胞間通訊、侵襲感染、藥物遞送等功能的重要過程。因此,實時捕捉這......
陽光相關的黑色素瘤往往攜帶有特殊的C-T突變特征,紫外線輻射會誘導環丁烷嘧啶二聚體(cyclobutanepyrimidinedimers,CPDs)作為DNA損傷的主要形式,但CPD如何誘發突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