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在尋找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的跡象。
這并不是物理學家期望的結果。近日,一項新實驗得出的數據,可能會終止有關尋找暗物質的爭論。這種神秘的物質無法通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雖然人們已經對暗物質作了許多天文觀測,其組成成分至今仍未能全然了解。近日,用美國南達科他州 Sanford地下研究設施的大型地下氙實驗(LUX)探測器開展工作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在實驗中沒有發現輕量級暗物質粒子的跡象。
“這也許是一個重大的錯漏。”LUX團隊成員、布朗大學的Richard Gaitskell說,“我們應該看到成千上百個物質,但實際一個也沒看到。”
LUX致力于跟蹤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它是物理學家對暗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最有希望的猜測。與普通粒子相比,這種粒子的質量較大,運動速度也相對緩慢。WIMPs可能通過重力和弱力與其他物質以及彼此相互作用,由于它們不參與電磁力作用,因此無法被直接探測到。相關理論指出,如果初期宇宙擠滿了僅通過弱力相互作用的粒子,那么有足夠的這種粒子提供給暗物質,并且它們的重量可能是一個質子的1~1000倍。
WIMPs同時也從一個名為超對稱性的概念中浮現出來。超對稱性為物理學家主流模型中的每個粒子假設了一個質量更大的“伙伴”,并指出WIMPs的重量是一個質子的數百倍。因此,與軸子相比,物理學家更傾向于WIMPs是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
但是,近年來,許多研究小組報告稱,實驗跡象顯示WIMPs出乎意料地輕,還不到一個質子的10倍。2010年,供職于相干鍺中微子技術(CoGeNT)實驗的物理學家報告了輕量級WIMPs撞擊他們位于明尼蘇達州北部蘇丹礦井的440—克探測器的可能跡象。不過,從事意大利地下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正在進行中的XENON實驗的物理學家則表示,他們的數據排除了輕量級WIMPs。一場圍繞 XENON研究人員是否正確地校準了他們被100千克冰冷液氙充滿的探測器的爭論隨之而來。
從很大程度而言,有關輕量級WIMPs的最可信線索來自今年4月。工作在蘇丹礦井低溫暗物質研究(CDMS)項目的物理學家報告了3個清晰事件:該設施中的超低溫硅探測器,通過捕獲暗物質粒子碰撞探測器內的原子核發生的稀有相互作用,得到了疑似輕量級WIMPs撞擊的線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真是WIMPs,那么推測其質量為8.6千兆電子伏,遠比之前人們認為的要輕,因而違背了其他研究結果。
現在,LUX研究人員則表示,他們的結論反駁了CDMS的結論以及其他輕量級WIMPs的線索。潛伏在地下1480米處的LUX,耗資1000萬美元,并在4月開始獲取數據。LUX包括370千克液氙,這讓它比XENON或CDMS更敏感。 Gaitskell表示,LUX研究人員迄今為止應該看到大約1600個事件,但他們實際上一個也沒看見。
如此一來,LUX得到的結果解決了有關輕量級WIMPs的爭論嗎?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 CoGeNT項目領導人Juan Collar指出,重點是,LUX研究人員在多大程度上校準了他們的探測器,以及他們是否能肯定探測器對低質量WIMPs確實敏感。“這將取決于他們達到了什么(能量)閾值,以及在分析中他們怎樣謹慎地對待它。”Collar說。
當然,現實目標是探測WIMPs是輕還是重。LUX研究人員將在未來兩年里繼續獲得數據。另外,他們還建議再建造一個7噸的名為LZ的探測器。同時,XENON研究人員計劃明年啟動一個1噸的新實驗,而CDMS研究人員則計劃升級他們的探測器到超級CDMS,并打算將它轉移至加拿大薩德伯里更深處的SNOLAB。
事實上,對于LUX結果最直接的反應可能來自于政治領域。資助了LUX項目以及CDMS一部分經費的美國能源部(DOE),將開始審查下一輪的暗物質實驗。去年年底,DOE將13個“第二代”實驗申請削減至5個最終入圍者,其中包括LZ和 CDMS。DOE將從中選擇2~3個繼續推進。研究人員表示,截止日期在上個月月底,“幸運兒”將在明年1月份確定。
但是,DOE只為這些新實驗項目劃撥了3800萬美元,一些研究人員表示,這并不足以分配給LZ和CDMS這兩個最昂貴的實驗。Collar預測道:“只有這些錢,不可能兩個實驗都進行。”
LUX研究人員稱,他們想要在DOE作出決定之前得到自己的第一個發現,以便展示他們的探測器正如承諾的那樣工作著。而且Collar指出,對于相關審查而言,該研究小組“將自身定位得非常好”。他還說,據悉,CDMS也將在短時間內得出另一個結果。對于美國暗物質研究人員而言,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去隱藏自己的鋒芒了。
新年伊始,大科學工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傳來喜訊。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拉索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WCDA)三號水池注水達到正常工作水位,這標志著WCDA探測......
國際標準分類中,俄歇電子深度涉及到分析化學、電子元器件綜合。在中國標準分類中,俄歇電子深度涉及到化學助劑基礎標準與通用方法、基礎標準與通用方法、化學、標準化、質量管理。相關標準鏈接:https://w......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說,該臺郭琦研究員科研團隊聯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共同研究發現,在近鄰宇宙有一類特殊的矮星系,在其幾萬光年的半徑內,都主要由重子物質構成,暗物質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自2017年以來,意大利比薩附近的“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的靈敏度大約提高了一倍。圖片來源:Cappello/Ropi尋找引力波的新一輪工作又開始了——這一次將借助量子力學的奇妙之處。在經歷了19個月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物理學家正在開展一項新實驗,希望能探測到假想中的暗物質粒子——軸子(axion)的“蛛絲馬跡”,但首輪觀測結果未發現質量介于0.31—8.3納米電子伏特范圍內的軸子的跡象......
3月21日,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等用戶單位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高分五號衛星在軌投入使用證書,這標志著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為高分五號衛星研制的用于大氣環境探測的三臺載荷實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主任程建平3日在政協駐地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介紹了世界前沿科學暗物質研究在中國的最新動態。他打比方說,中國暗物質的“捕手”已經“上天下地”,未來中國的研究有望引領國際。......
暗物質作為一種神秘的存在,被認為構成了宇宙物質的84%。在分布于地球各處地下的二十多個實驗室里,每天都有很多科學家利用大量的液體、金屬、半導體等材料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圖片來自網絡盡管實驗越來越復雜......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陳捷凱課題組與南方科技大學AndrewP.Hutchins課題組合作,以小鼠胚胎干細胞為模型,揭示了基因組中轉座元件的關鍵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相關成果以Transpos......
自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VeraRubin通過旋轉曲線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以來,在過去的40年間,天文學觀測為暗物質的存在積累了豐富證據。然而,暗物質的本質仍晦暗不明,不過黑洞作為暗物質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