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7-27 13:11 原文鏈接: 新成果揭示地球地幔運轉模式的演變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鄧正賓特任教授與多位國際學者合作的研究成功揭示,地球地幔的運轉模式是呈階段性演變的,現代板塊構造體制下接近全地幔對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過渡狀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地球上、下地幔的物質交換會影響元素在地殼和地幔中的分配,對于理解類地行星的動力學和熱演化十分重要。鈦穩定同位素體系是用來示蹤地殼—地幔的物質交換的良好工具。

      研究人員對24件球粒隕石樣品的鈦同位素進行了標定,確定全硅酸鹽地球的鈦穩定同位素組成和現在的上地幔存在顯著差別。結果顯示,早太古代(38億年—35億年前)的樣品和球粒隕石的鈦穩定同位素組成一致;而35億年—27億年前地球地幔來源火成巖樣品的同位素組成隨著時間逐漸變輕,直到與現代普通型大洋中脊玄武巖接近;而現代洋島玄武巖的鈦穩定同位素組成與大洋中脊玄武巖存在差別,更接近全硅酸鹽地球的組成特征。結合已有大陸地殼生長模型可推測:地球太古代上、下地幔的物質交流處于受限的狀態;而該格局在現代已被打破,體現在現代洋島玄武巖的鈦穩定同位素組成存在較大范圍。

      研究人員表示,在此基礎上,還需對地球地質歷史中地幔物質交換模式及其演化具體控制機制的開展更多研究。

    相關文章

    不同森林葉片氮穩定同位素指示土壤氮動態的差異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豆科和非豆科人工林葉片氮穩定同位素自然豐度指示土壤氮動態的差異。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與土壤》。氮磷添加下豆科和非......

    我國科學家在大陸地幔中發現來自海洋的鋰元素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礦物原位鋰同位素分析法,該所科研人員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欖巖中的鋰含量和鋰同位素組成。他們發現,海水中的鋰元素可以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地幔橄欖巖。這為研究地質......

    我國科學家在大陸地幔中發現來自海洋的鋰元素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礦物原位鋰同位素分析法,該所科研人員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欖巖中的鋰含量和鋰同位素組成。他們發現,海水中的鋰元素可以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地幔橄欖巖。這為研究地質......

    新型高強高導耐熱鋁合金材料制備成功

    記者18日從昆明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近期在高強高導耐熱鋁合金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制備出強度、導電率及耐熱性良好匹配的鋁—鋯—鈧合金導線,在綠色鋁、鈦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方面實現......

    原子阱痕量分析:為單原子“計數”

    從南極鉆取的一塊冰芯,是多少年前形成的?一處深層地下水又有多少年的歷史?人們對于賴以生存的地球的歷史充滿好奇,科學家則一直在想辦法提高定年的準確度。定年精度隨著科學家前赴后繼的努力而被不斷提高,但在動......

    廣州地化所發展出單細胞SIP反向基因組學技術

    微生物是地球上豐富且分布廣泛的生命形式,在生態系統中對有機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發揮著關鍵作用。微生物降解是有機污染物分解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中,降解功能微生物可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化合物,是有機污染物降......

    林間院士團隊等研究揭示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林間院士團隊聯合國際科學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揭示了地幔柱與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

    單臺1200萬!南京大學擬采購一套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儀

    南京大學2023年10至11月政府采購意向-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儀,預算金額1200萬元,預計采購時間為10月份。詳細情況如下: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儀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南京大學2023年10至11月政......

    46億年前古隕石,發現早期太陽系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分析了一塊來自約46億年的古老隕石,發現該隕石形成時存在的鋁-26(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陽系分布不均勻。該發現增進了人們對早期太陽系的理解,或能改進確定非常古老隕石年齡時......

    科學家揭示地球地幔運轉模式的演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特任教授鄧正賓與多位國際學者合作,實現了鈦穩定同位素組成的超高精度測量方法,應用刻畫了地球形成早期到現代的地幔來源火成巖的鈦同位素記錄,揭示了地球地幔的運轉模式是呈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