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熱電效應,研發出了一種能源捕獲設備,這種“能源捕手”可將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廢熱變為電力,每年為工業生產節省數十億美元。
美國每年產生的能源中約有50%的能源作為廢熱被白白浪費。美國能源部下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斯科特·亨特的領導下研發出的這種廢熱轉化器,能在高效冷卻電子設備、光伏電池、計算機等設備的同時進行發電,節能潛力非常巨大。
亨特團隊的最新技術使用了大小約為1平方毫米的懸臂結構。該設備建立在一個能源捕獲系統上。該能源捕獲系統是一套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熱電電容器結構。當其被加熱和冷卻時,會導致電流在兩個方向交替流動,因此,其可以發電。在該裝置內,懸臂依附于一個錨上,這個錨黏在產生廢熱的基座上。當基座變熱時,因為其雙材料效應,該懸臂也會變熱并彎曲。
亨特解釋道,熱懸臂的尖端接觸到冷的表面時,懸臂上的熱會散發出去,快速散熱使懸臂彈回并再次同熱表面接觸,懸臂再次變冷,然后又彈回,如此循環,只要熱表面和冷表面之間存在溫差,懸臂就會持續散熱并發電。使用這種以反應快速且會周期性循環為特征的懸臂式“能源捕手”陣列,熱電材料的熱電轉化效率可提高至10%到30%。而幾十年來,熱電材料的轉化效率一直徘徊在1%到5%,相關研究停滯不前。
表面積為1平方英尺的生熱設備(計算機芯片、集成光伏電池等)可容納1000個這樣的“能源捕手”。盡管每個設備產生的電力僅為1毫瓦到10毫瓦,但很多這樣的設備集結而成的陣列產生的電力則非常可觀,足以為遠程傳感系統提供電力,或為冷卻這些生熱系統提供幫助。
亨特認為,這項技術可以首先被用來給高性能計算機芯片降溫,幫助解決千萬億次(Petaflop)級超級計算機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大量散熱的問題,并同時將其中大部分熱氣轉變成電力。
近日,在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上,國內單臺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正式發布。國內單臺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中電信量子集團供圖據悉,天衍-504超導量子計算機是中電信量......
10月24日,2024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24)在浙江東陽橫店開幕,吸引了一萬多名計算相關領域學術、教育、企業界人士參會。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計算引領未來”主題,8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盡管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進展突飛猛進,但量子計算機的“性情”仍不穩定,容易出錯,尚無法投入實際應用。為此,包括谷歌和IBM等在內的眾多公司競相開發量子糾錯技術,旨在為最終實現穩定可靠的量子計算系統奠定......
9月16日,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揭牌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陳熙霖教授、江西師范大學原校長梅國平教授、鵬城實驗室副主任石光明教授、南昌大學副校長杜建強教授、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CCF王選獎”表彰在計算機領域取得重大理論、技術突破或獲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個人。該獎以我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王選先生命名。該獎實行推薦制,每年評選一次,獲獎人數不超過二名。其中一名獎勵學術,一名獎勵技術......
英國巴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開發了一款數碼設備觸摸屏DeformIO,它可以通過手指按壓而變形,且能根據用戶施加的力度變得更軟或更硬。雖然這款觸摸屏目前還是個概念原型,但這一突破性技術有可能在10—20年......
近日,在美國圣迭戈市舉行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重要國際會議ASPLOS上,由鵬城實驗室智能計算研究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陳文光團隊自主研發的國產千卡集群訓練優化技術AdaPipe正式發布。近年來,大規模語......
看好人形機器人、未來不必再掌握計算機學、將推理引擎與數據中分離……繼哈佛、斯坦福大學之后,奧特曼的美國高校之行仍在繼續。當地時間5月2日,人工智能(AI)巨頭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
5月5日,記者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受邀接入長三角樞紐蕪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務平臺,實現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四算合一”。“本源悟空”搭載72位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