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2-25 10:52 原文鏈接: 新生兒紅斑狼瘡臨床分析


    新生兒紅斑狼瘡(neonatallupuserythematosus,NLE)是發生于胎兒及新生兒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和(或)心臟損害,于1954年由McCuiston和Schoch[1]首次報道。該病的發生與孕期母體所產生的自身抗體如抗干燥綜合征A(sj?gren’ssyndromeA,SSA)抗體和(或)抗干燥綜合征B(sj?gren’ssyndromeB,SSB)抗體經胎盤進入患兒體內有關,是被動獲得性的自身免疫綜合征[2]。本研究分析7例NLE患兒的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數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診治的7例NLE患兒,男5例,女2例,初診年齡0~120天,發病年齡0~21天,出生體重2400~3300g,3例患兒為第1胎,3例為第2胎,1例為第5胎。1例為33+3周順產早產兒,余6例患兒均足月順產,發育正常,系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本組患兒性別、發病時間、自身抗體情況、皮疹情況及心臟損害見表1。全部患兒做血、尿常規和心電圖及免疫學檢查,2例患兒白細胞偏低,無貧血及血小板減少;心電圖檢查異常2例,分別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1例合并肺動脈高壓,6例患兒SSA陽性,2例SSB陽性,6例ANA陽性,1例nRNP陽性,1例ds-DNA陽性,同時檢測患兒母親血清自身抗體,結果均與各自嬰兒相同。7例患兒母親中,產前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3例,結締組織病1例,干燥綜合征1例,1例在妊娠20周時發現胎兒心動過緩,間斷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行自身免疫抗體檢查示ANA陽性,抗SSA抗體陽性,可疑系統性紅斑狼瘡,產后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1例產后確診干燥綜合征。


    1.2 NLE診斷標準


    ①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心臟房室傳導阻滯,同時伴有母親和(或)新生兒抗SSA和(或)抗SSB抗體陽性。②新生兒出現經皮膚科專家和(或)組織病理學確定的與NLE相關的皮膚損害,同時伴有新生兒或母親的抗SSA和(或)抗SSB抗體陽性[3]。滿足上述任何一條即可診斷為NLE。


    1.3 治療


    3例只有皮膚損害及1例合并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患兒未予口服或外用糖皮質激素,只囑患兒避免日光照射。1例患兒白細胞偏低,予口服潑尼松2.5mg/d連續3天,后減為隔日2.5mg口服,共1周減停,白細胞恢復正常。1例患兒白細胞減低,同時合并有肺動脈高壓(肺動脈收縮壓70mmHg),予丙種球蛋白每日1g/kg靜脈輸注2次,白細胞恢復正常,肺動脈高壓有下降趨勢,繼予潑尼松2.5mg每日2次口服,共8周減停,肺動脈收縮壓恢復正常。1例患兒出生后即存在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率50~60次/分,予丙種球蛋白400mg/(kg?d)靜注5天病情無好轉,繼予甲強龍10~20mg/(kg?d)靜注沖擊3天,后予潑尼松5mg/d共2周減停,仍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2.結果


    6例NLE皮疹6個月內完全消失,其中1例遺留少許色素沉著及萎縮凹陷,10個月內抗體全部消失,1例右束支傳導阻滯的患兒2個月復查心電圖正常。1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隨訪心電圖仍無好轉,行超聲心動圖示心臟略有擴大,心功能大致正常,心率一般為40~60次/分,擬擇期安裝心臟起搏器。7例患兒母親中,孕前已3例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1例診斷為結締組織病,1例確診干燥綜合征,1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母親產后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1例患兒母親產后確診為干燥綜合征。


    3.討論


    NLE是由于母親患有紅斑狼瘡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母體的抗SSA抗體和抗SSB抗體作為一種IgG抗體,可經胎盤至胎兒體內。由于與18~24周胎兒的心臟、皮膚、肝等組織有相同的抗原性[3],當這兩種多肽抗體進入胎兒體內時,可導致心臟傳導系統異常、皮膚損害,以及其他系統如肝功能損害、血液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4,5]。NLE發生率在活產新生兒中大約是1/20000,可見于各種族群[6]。皮膚損害是NLE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皮疹大多為環形或不規則形紅斑,偶可見少許鱗屑,具有光敏性,多發生于面部,尤其眶周區,其次在頭皮、軀干、四肢等處[7]。皮疹多數在出生后1個月內出現,最早可在出生后即出現,大多數在出生后6個月內消失,這與經胎盤傳入的母體IgG抗體的半衰期一致。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輕度色素沉著或皮膚萎縮[8]。本組患兒出生后0~21天出現皮疹,皮疹主要位于顏面部位,均于出生后半年內消退,1例皮膚遺留少許色素沉著及萎縮凹陷,這與文獻報道一致。NLE最常見的皮膚外受累為心肌,在SSA和SSB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中的發病率是2%[9],最嚴重的并發癥是房室傳導阻滯。心臟損害國外報道大多數為完全性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通常為Ⅲ度,具有持久性,其他有Ⅱ度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和擴張性心肌病等[10,11]。國內報道病例似乎以皮膚表現為主,心臟傳導阻滯較少,提示NLE患兒心臟傳導阻滯的發生可能有種族特異性[12]。本組7例患兒中1例出生時右束支傳導阻滯,2個月復查心電圖正常,沒有任何后遺癥狀。1例患兒存在肺動脈高壓,考慮為自身抗體攻擊小血管受損所致,予激素治療后恢復正常。1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兒予激素和丙種球蛋白治療均無明顯作用,心率偏慢,擬擇期安裝心臟起搏器。NLE其他系統表現尚有肝臟損害,如轉氨酶升高、膽汁淤積、肝纖維化、肝炎等。血液系統異常如一過性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和貧血。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如腦室、腦白質的改變,驚厥、肌張力低下等少見。腎臟受累也比較少見,曾報道1例NLE患兒出現腎小球腎炎,提示來自母體的自身抗體可能導致新生兒發生腎臟病變,故對于NLE患兒應警惕多臟器受累可能[13]。本組7例患兒未見明顯肝臟損害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2例可見白細胞減少,予激素治療后恢復正常。NLE患兒大多預后良好,因皮膚損害為自限性過程,如僅有皮膚損害,僅需避免光照,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反而加重皮膚萎縮[14]。對于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如有心動過緩、心輸出量減少者,應安裝心臟起搏器,其他治療包括應用激素、丙種球蛋白、血漿置換均證實無明顯療效[15]。伴有其他系統損害者尤其是有血液系統損害者,如明顯血小板減少、重度貧血或嚴重心肌炎者,可采用潑尼松、丙種球蛋白、血漿置換療法等治療方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