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日前,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啟動了“造山帶大陸動力學與增生成礦作用”項目,該項目將建立中亞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在新疆圈定幾個大的戰略性礦產資源找礦靶區。
據了解,新疆及中亞鄰區在地質上同屬于中亞成礦域,是全球礦產資源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新疆及中亞跨境成礦帶擁有豐富的銅、金、鉛、鋅等優勢資源,目前已查明銅儲量在百萬噸以上的大型銅礦10余處,新疆境外幾十公里范圍內已發現多處大型、超大型斑巖銅礦床。
此次“造山帶大陸動力學與增生成礦作用”項目,先期已投入資金1億元。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聯合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對全球最大的增生造山帶的一些關鍵薄弱環節進行構造解析和年代學分析,并且在西準噶爾謝米斯臺礦帶和東天山覺羅塔格礦帶開展淺覆蓋區大面積快速探測試驗,建立有明確物理機制的區域成礦物質運移與富集模型,為區域成礦預測提供有力支撐。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地質成礦與礦產資源研究室主任周可法表示,對上述兩個成礦帶的勘測主要是針對銅礦,目前已建立兩個找礦試驗場。該項研究的重點一方面是在基礎理論方面,力爭闡明中亞造山帶成礦域的成礦機理及規律,另一方面,將在找礦方法上開展研究,特別是在遙測技術、信息識別技術等方面進行攻關。
關于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獲獎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為深入貫......
關于發布《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入河排污口設置》等兩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科學分會發起。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此次論壇設置了開幕式、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等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
7月26日,中國科學院若爾蓋濕地生態研究站(以下簡稱若爾蓋站)在紅色草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全面投入使用。若爾蓋濕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高寒濕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區,也是我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