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青藏高原西昆侖地區發現了多個超大型偉晶巖型礦床,同時,該地區山間盆地發育眾多富鋰鹽湖,典型的如苦水湖、黃草湖等,這些鹽湖鹵水鋰礦與偉晶巖型鋰礦床相毗鄰,是研究該區域富鋰鹽湖成因機制及其與偉晶巖型鋰礦床關系的理想案例。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以下簡稱“青海鹽湖所”)鹽湖地質與環境實驗室研究團隊針對上述區域典型鹽湖進行了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樣品采集,通過元素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分析研究,初步確定了該區域富鋰水體中鋰的物源屬性、分布特征以及從“源”到“匯”的遷移富集規律,探討了鹵水型鋰礦與花崗偉晶巖型鋰礦的關聯性,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西昆侖山間盆地典型鹽湖鋰礦床的成礦概念模型,是近期青藏高原鹵水型鋰礦成因機制研究的新成果。
研究表明,流域河水化學組成主要受蒸發巖溶解和硅酸鹽巖風化作用控制,與該地區廣泛分布的長英質火成巖密切相關。水體中多種微量元素異常富集,尤其是泉水中典型熱液富集元素(Co、Ni、Cs等)的豐度普遍數倍高于其它補給河流且與Li呈良好的正相關關系,表明研究區深部地熱流體也為苦水湖提供了豐富的稀有元素物質來源。鋰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苦水湖富鋰鹵水高Li含量和低δ7Li值的特征主要是地殼深部熱液水—巖相互作用及表生風化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
此外,隨著地表富鋰水體的遷移,流體中的可溶性鋰在持續蒸發和徑流混合作用過程中表現出不斷富集的趨勢,表明干旱條件下的深部富鋰流體的匯入與強蒸發作用是鹽湖鹵水中Li快速富集的主要機制。而沿徑流方向Li含量與δ7Li值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也表明即使在高寒環境下的小流域尺度,次生礦物對6Li的吸附效應仍然存在,并引起一定程度的鋰同位素分餾。
上述研究有助于進一步認識富鋰鹽湖中鋰的來源及其富集過程,為深入理解鹵水型鋰礦床的成因機制提供了新證據,同時也為指導尋找隱伏的硬巖型鋰礦床或潛在的鹵水型鋰礦床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成果近日以Origin of lithium-rich salt lakes on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hydrogeochemistry and lithium isotopes為題在線發表在Ore Geology Reviews上。論文第一署名單位為青海鹽湖所,在讀博士研究生李玉龍為論文第一作者,張西營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賀茂勇研究員、青海鹽湖所苗衛良副研究員為本研究成果的重要貢獻者和共同作者。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U22A20573)、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2019QZKK0805),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學者項目、陜西省杰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2JC)、青海鹽湖所青年創新交叉團隊基礎研究項目(ISLJCTD-2022-2)等共同資助。
2月19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真菌重點實驗室的大型真菌資源分類及利用研究團隊發現大批新物種,為青藏高原的生態科學領域注入全新活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期......
2月2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趙玉彤博士等在《自然》“MattersArising”欄目發表學術評論,對該期刊2023年發表的一項關于大西洋氣象干旱威脅青藏高原水資源安全的研究提出了質疑,認為大......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備受關注。亞洲季風系統作為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氣環流之一,其細微變化可能引發大規模干旱、洪水等災害,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但是,由于缺乏長期、定年準確、高分辨率的古氣候數據,亞洲季風與人......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徐東晶在副研究員齊玥與研究員王強的指導下,選取青藏高原東南緣云南馬關地區新生代含有大量地幔包體的堿性玄武巖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全巖地球化學和Sr-Nd-Mo同位素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牽頭的聯合實驗團隊在青藏高原成功實現了基于超導接收的高清視頻信號公里級太赫茲無線通信傳輸,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將高靈敏度太赫茲超導接收機技術成功應用于遠距離無線通信系統。這次......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從今年8月18日開始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展開,有6個科考分隊15個科考小組400多名科考隊員參與。到9月30日,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科考取得多項......
鹽湖中的鋰礦是全球鋰資源的重要來源。然而,由于復雜的鹽湖化學條件和極高的環境保護要求,至今難以大規模開采利用,成為我國鋰礦開采的“卡脖子”難題。28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朱嘉、中國科學院院士......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科研單位,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的綜合地質地理科學考察活動圓滿結束,進入了后期的總結研究階段。本次科考作為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取得新進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統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點項目“青藏高原中部倫坡拉-尼瑪盆地印度季風演化與高原北移隆升”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
大氣的無常運行,氣候的寒來暑往,形成了萬千自然現象,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屹立高原30年它為地球“把脈”、給大氣測溫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瓦里關山山頂的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也被稱為瓦里關全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