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據英國《衛報》報道,一項對月球隕石坑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小行星撞擊致月球發生旋轉,而月球現在面朝地球的一而曾經面向外太空。
科學家發現,在距今數十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月球表面,致使月球旋轉。科學家對遍布隕石坑的月球表面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了月球歷史早期遭受大規模撞擊的證據,這次撞擊力量巨大,使月球發生旋轉,其遠側周期性地指向地球。
今天,月球軌道依舊遵循著這種規律,我們從地球上仰望,看到地球總是展現相同的一面(近側)。盡管月球確實具有“黑暗面”,但陰影一側會隨太陽的相對位置不斷移動。法國巴黎地球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研究中分析了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后形成的46個隕石坑的年齡和位置。
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如果同一側始終指向地球,正如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一樣,月球西半球的隕石坑數量應該比東半球多出三分之一左右,因為西半球面向月球運轉的方向——這同雨點落到你身前多過落到你背上是一個道理。
然而,令研究人員馬克·維佐利克(Mark Wieczorek)和馬修·萊弗利(Matthieu le Feuvre)驚訝的是,他們發現西半球的隕石坑是月球最年輕的隕石坑之一,而東半球的隕石坑則年代更加久遠。這表明月球東半球遭受小行星撞擊的程度遠遠超過西半球。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新科學家》雜志上。
研究人員在《國際太陽系研究雜志》(ICARUS)寫道:“對于我們觀測結果最為簡單的解釋是,歷史最悠久的撞擊坑形成于當前月球‘近側’遠離地球的時候,結果,單次撞擊令月球旋轉軸心的方向變化180度。”
據研究人員分析,一顆龐大的小行星可能撞到月球表面,令其不斷旋轉,這樣,在數萬年的時間里,它可能在夜空中不斷旋轉。這種大規模撞擊形成的月球隕石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39億年前左右,即地球遭遇天體大沖撞產生的殘骸形成月球后不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通過對嫦娥三號原位探測數據和嫦娥五號樣品研究,重新解譯月球年輕玄武巖礦物組成,發現月球年輕月海玄武巖區域礦物組成并不均一,也并不富集橄欖石,為進一步了解月球內部成分、結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又對中國航天說三道四了。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當地時間1月1日報道,尼爾森在受訪時再次發表涉華負面言論,宣稱中美“正處于一場太空競賽”,“我們最好小心,不要讓他......
科技日報記者雍黎我國將在2028年左右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透露的這一消息讓不少網友激動。月球基地將如何建?12月7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最新一期《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表示,到2030年,人類有望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外媒評價稱,人類重返月球的腳步越來越近,載人登月也備受關注。除了載人登月所需的關鍵技術,宇航員的健康和安全仍然是重中之......
在阿特米斯一號任務的第六天,獵戶座對月球進行了近距離飛越,經過月球表面上方約81英里(130公里)。在近距離飛越期間,獵戶座的光學導航相機捕捉到了下面月球上隕石坑的黑白圖像。獵戶座使用光學導航相機捕捉......
嫦娥七號將在月球背面找水,國際月球科研站將在2035年前建成,月球互聯網正在論證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集體采訪,介紹未來10到15年中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計劃。據知,......
綜合美媒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獵戶座”飛船發射升空5天后,于當地時間21日抵達月球,從距離月球表面上方81英里(約130公里)處掠過,并繼續向繞月軌道行進。《華盛頓郵報》稱,這標志著......
1:250萬月球全月巖石類型分布圖英文版縮略圖 山東大學供圖 10月31日,記者從山東大學獲悉,世界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巖石類型分布圖正式完成,并發表于《科學通報......
仰望夜空中的月亮,大概無人會想到它正慢慢地遠離地球。196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安裝了反光板。數據表明,目前月球每年都在以3.8厘米的距離遠離地球。如果按月球目前的遠離速度向前追......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劉霞)英國科學家借助超級計算機,模擬了地球和一顆名為“忒伊亞”的原行星碰撞后可能產生的影響,得出結論稱,月球可能是在忒伊亞將地球撞掉一大塊并將脫離的部分拋入太空后迅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