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葉刀—腫瘤學》刊發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科教授馬駿、唐玲瓏團隊牽頭完成的一項鼻咽癌選擇性上頸部照射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非劣性3期臨床研究。該研究發現,對鼻咽癌頸淋巴結陰性側采用選擇性上頸部照射能取得與標準的全頸部照射相似的生存率、較少的放療毒性、以及更好的生活質量。
馬駿表示,該研究成果將使70%的鼻咽癌患者獲益,有望改寫鼻咽癌的治療指南,造福廣大患者。
全頸部預防照射存在“誤傷”
鼻咽癌發病的地域特征明顯,以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地區尤為高發。中國鼻咽癌的發病人數約占全球新增病例的50%。在華南部分地區鼻咽癌發病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嚴重威脅華南地區人民的生命健康。
“放療是鼻咽癌的根治手段。”馬駿表示,鼻咽癌頸部淋巴轉移發生率高,約70%的患者確診時就有頸部淋巴結轉移。
既往推薦全頸部預防照射,但放療相關毒性大,其中2年內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發生率高達40%,軟組織損傷率達30%。
“這些毒副反應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馬駿表示,此前,研究團隊發現了鼻咽癌淋巴結轉移的規律:即先轉移至上頸部引流區,再轉移至下頸部引流區,而躍級跳躍轉移極少。此外,淋巴結轉移遵循同側轉移規律,極少發生一側頸部轉移至對側頸部。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利用回顧性研究探究了對鼻咽癌頸淋巴結陰性側采用選擇性上頸部照射的可行性,發現上頸部照射也可以取得與全頸部照射相似的生存率。
不過,這些發現需要高質量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提供證據支持。這也正是此項研究的初衷。
僅上頸部照射就“夠用”
據了解,該研究共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進行。患者年齡18~65歲,KPS功能狀態評分為70~100分,依據第七版UICC/AJCC TNM分期系統分期為N0-1期,未接受治療的、病理類型為非角化性癌、無遠處轉移的鼻咽癌患者,共有469例患者經過初篩,最終446例患者入組,并按1:1隨機分配到上頸部照射組(224例)和全頸部照射組(222例)。
具體的研究試驗為,給予原發灶和腫大的咽后淋巴結70Gy的總劑量,給予受侵的頸部淋巴結66-70Gy的總劑量,給予高危腫瘤靶區60~62Gy的總劑量,給予低危腫瘤靶區54~56Gy的總劑量。每位入組患者共照射30~33次,每周5次。
其中,對于II-IVA期患者,采取以順鉑為基礎的靜脈化療。隨機是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臨床試驗中心通過計算機生成的區組大小為4的隨機代碼進行的,分層因素是醫療中心和淋巴結狀態。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研究者和患者均知曉治療分組。主要終點是意向性治療人群的無區域復發生存率(RRFS)。若全頸部照射組與上頸部照射組的3年RRFS差值的95%置信區間上限不超過8%,則非劣效性成立。而毒副反應分析是在所有開始接受隨機分配治療的患者中進行的。
最終研究結果顯示,上頸部照射組的生存率與全頸部照射組相似,且上頸部照射組的放療相關晚期毒副反應比全頸部照射組低,生活質量好。
為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業內專家認為,該研究為鼻咽癌患者個體化頸部照射技術提供了新選擇。對于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頸部預防照射范圍只需要包括雙側上頸部(環狀軟骨以上),避免了下頸部的照射,對于單側頸部淋巴結轉移患者,頸部淋巴結結陰性側預防照射只需要包括該側上頸部。
“該照射技術減少了下頸部皮膚、氣管、食管、甲狀腺等重要器官的照射體積,明顯減少了甲減、吞咽困難、頸部組織損傷等放療后遺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唐玲瓏說。
當前,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經超過80%。“長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們亟需關注的問題。這一研究成果有望改寫臨床鼻咽癌的治療指南,將使70%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獲益。”馬駿說。
3月24日,中華醫學會發布202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獲獎項目名單。記者獲悉,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孫穎和唐玲瓏牽頭完成的“鼻咽癌個體化診療方案的創立與推廣應用”研究成果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
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牽頭,聯合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共同完成了一項鼻咽癌放療的“減毒”新技術。該技術可有效降低咽縮肌等吞咽相關結構的照射劑量,在確保療效的同時,顯著改善患者的生......
近日,《柳葉刀—腫瘤學》刊發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科教授馬駿、唐玲瓏團隊牽頭完成的一項鼻咽癌選擇性上頸部照射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非劣性3期臨床研究。該研究發現,對鼻咽癌頸淋巴結陰性側采用選......
鼻咽癌是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之一,近半數發生在中國。盡管大多數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標準治療(分支性同步放化療加或不加誘導化療)后可以達到完全臨床緩解,但復發風險仍然很高。無論是否使用誘導化療,約3......
鼻咽癌是我國華南地區高發的腫瘤類型,但過往對其癌癥發生機制和分子分型的研究較少,因而在鼻咽癌的臨床治療中,尚缺乏有效的精準治療策略。化療和放化療是鼻咽癌治療常用的手段,尤其是對于中晚期或者癌轉移患者。......
2月19日,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第二個適應癥正式獲批,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性鼻咽癌(NPC)患者。特瑞普利單抗是由君實生物自主研發,在國內上市......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貝錦新聯合國際研究團隊,率先完成了首個大規模鼻咽癌患者生存相關的遺傳學研究,發現RPA1基因變異與鼻咽癌患者總體生存期長短相關,并進一步研究了RPA1生物學功能,說明其可作為......
鼻咽癌是我國華南地區的高發癌種。在我國,新確診的70%鼻咽癌患者都已經屬于局部晚期,對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美國NCCN指南推薦進行同期放化療(CCRT,chemoradiotherapy),或者在C......
中國的鼻咽癌發病率居世界之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近一半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由于鼻咽癌發病部位隱蔽,70%以上患者在就診時已經是局部進展期,治療效果差。如何提高這部分局部進展期患者的治療效果,一直......
我國是鼻咽癌第一大國,全球近一半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由于鼻咽癌發病部位隱蔽,70%以上患者在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治療效果較差,五年生存率不到80%。利用合適的分子標記物指導危險分層,精準提高患者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