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工業博覽會上,觀眾在觀看一輛純電動汽車
上海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新能源車“行駛”路徑,“分時租賃”模式成為上海在這方面做出的一個嘗試。
在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導入期后(萬鋼語),市場化就成為一道必須要邁過的坎。邁過這道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景有可能一片光明。但要真正走向市場化,仍面臨不少問題,諸如核心技術仍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配套設施建設仍不完善、地方保護主義依然明顯等,不解決這些問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將是一場空談。
有關統計數據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艱難。2013年,我國每賣出1萬輛汽車,新能源汽車只有7.9輛。而其中80%為公交系統用車,私人新能源用車少之又少。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有著巨大的空間,對于市場化來說,這不啻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在這個大背景下去觀察上海進行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市場化探索,其“破冰”意義可能就會看得更為清晰。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率先嘗試,不斷創新,將會開辟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片藍海空間。
2013年底,上海國際汽車城與同濟大學合作,啟動了面向校園的純電動車 “分時租賃”模式,租車價格一小時30元起,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了各界關注。隨后,“分時租賃”模式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實現了跨區域“落地”。
作為全國唯一的新能源車國際示范城市,上海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新能源車“行駛”路徑,“分時租賃”模式成為上海在這方面做出的一個嘗試。
尤其是當去年霧霾天氣頻頻出現之后,上海推廣新能源車的決心也更加堅定。記者從上海市發改委了解到,到2015年,上海計劃私人購買新能源車將達到兩萬輛;在新增或者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車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在新能源車市場開發的同時,上海新能源汽車基礎設建設也將開啟新一輪提速。按照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計劃,到明年,上海市將布局6000個以上充電樁,屆時將能滿足1萬輛以上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
上海新能源車供應鏈體系初步形成,相關工程技術能力獲得大幅提升,并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運行數據和運營經驗。
事實上,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汽集團旗下的各類新能源大巴就成功參與了示范運營。上汽提供的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共1125輛,品種上包括轎車、大客車、觀光車、出租車等多種樣式。
在世博會舉辦期間,世博園區內的各類新能源車總體運行情況平穩,出車超過110萬車次,運送游客超過1.1億人次,行駛里程超過720萬公里,完好率超過99%。
世博會上新能源車成功的示范運行,為上海順利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方面,通過大規模研發生產制造新能源汽車,上海新能源車供應鏈體系初步形成,相關工程技術能力獲得了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在長時間、大負荷的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中,上海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運行數據和運營經驗,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2011年4月22日,“中國(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正式掛牌,上海由此成為中國首個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
自2011年5月起,全國首個電動汽車試乘試駕中心在上海市嘉定區正式成立。作為“中國(上海)電動汽車示范城市”的核心功能性項目,試駕中心成為兼具高品質電動汽車試乘試駕服務、電動汽車與技術展示、宣傳推廣三大功能的體驗平臺。
上海的充換電設施建設也走在了全國前面。截至2013年底,上海已建成并運行的各類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有24座、充電樁2020個,覆蓋營業網點、辦公基地、政府機關、居民小區、公共停車場等區域。
有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上海新能源車推廣的路徑選擇很明確:在政府推動下,走市場化的道路。于是推動私人和企事業單位購買純電動車成了各方致力的方向。
“哪怕一開始只有不到10名私人用戶,規模再小,困難再多,也意味著電動汽車真正有人買了,開始了市場的破冰之旅。”上海一位業內專家如此評價。
新能源車需要政府補貼,但如果補貼成為刺激市場的唯一動力,新能源車就永遠也不會擁有市場和燦爛的前景。
然而市場之旅從來沒有一帆風順,財政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左右新能源車市場的重要因素。
針對新能源汽車,先前只有中央財政補貼,上海地方補貼政策卻遲遲未出臺,消費者和廠商都在觀望,等待地方補貼政策落地。
2012年底,為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車,上海市終于出臺了“免費滬牌+現金補貼”的政策。
以榮威E50車型為例,其動力電池容量為18千瓦時,目前售價23.49萬元。如果按照當時政策購買,首先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每千瓦時補貼3000元,這樣計算下來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達5.4萬元;加上上海市財政補貼4萬元,消費者購買榮威E50實際只需要支付14.09萬元。
與政府補貼相比,更為“誘人”的政策是不必到市場競拍昂貴的牌照。補貼政策瞬間刺激了消費,短短數日內就有300多輛純電動車售出。
然而,市場之旅并沒有就此一路平坦。
2013年9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四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規定補助標準將依據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確定,并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逐年遞減。
不同類型新能源車的補助標準在這份文件中得到進一步明確: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準維持不變;但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將分別下降10%和20%。
這意味著消費者在2013年內購買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能獲得的補貼額度仍有6萬元,但之后兩年將會逐年遞減。對此,有分析人士將“新政”描述為企業“告別襁褓”前的過渡期。
由于新的補貼額度降低,很多觀望中的消費者打消了購買新能源車的念頭。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首個新能源車4S店只賣出了333輛新能源車。
而2014年馬年春節后出臺的另一項政策,又在市場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今年2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將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標準進行了調整。調整后新的補貼標準為:2014年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降5%,2015年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降10%。
這份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的文件還規定,現行補貼推廣政策已明確執行到2015年12月31日。為保持政策連續性,加大支持力度,上述補貼推廣政策到期后,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補貼政策。
截至目前,A股多數上市公司已經披露了去年及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新能源行業,前兩年的蓄力到如今開始到了業績兌現階段,是A股目前業績確定性和整體增速最高的板塊。在一季度的淡季,部分環節甚至保持連續兩個季......
2022年,我國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全年汽車銷量為2686.4萬輛,同比增長2.1%,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績背后,也是我國自主品牌乘勢而上的歷程,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
2022年,我國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全年汽車銷量為2686.4萬輛,同比增長2.1%,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績背后,也是我國自主品牌乘勢而上的歷程,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
德國大眾集團18號宣布,計劃投資約10億歐元在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建立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和部件采購中心。該中心預計將在2024年建成。大眾集團稱,該中心將致力于整合車輛和零部件研發與采購環節,把......
采訪中有消息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五糧液的新能源投資公司應該與光伏儲能有關,但集團沒有具體做披露。”上市公司紛紛跨界投新能源的背景下,五糧液也坐不住了。近日,天眼查顯示,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
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已有10年時間了,在這十年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從里到外都得到了全面升級,新能源汽車在發展初期備受質疑,很多人覺得新能源汽車沒有未來,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確實很吃香,202......
4月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清華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共同協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正式迎來閉幕。在昨日的主論壇上,比......
3月29日,2023新能源智能汽車創新生態(廈門)峰會及技術高峰論壇(以下簡稱峰會)在廈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甘子釗等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政府、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
記者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獲悉,3月29日上午,首批兩只新能源基礎設施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在上交所上市,標志著基礎設施REITs市場大類基礎設施資產類型取得新突破,試點范圍進一步覆蓋到新能源......
擺脫線材束縛,將手機與充電板輕輕貼合,即可隨放隨充——手機無線充電在生活中已隨處可見。對于同樣有高頻充電需求的電動車而言,是否也可以搭配這樣流暢的體驗呢?當前,無線充電功能在國內外一些電動汽車上已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