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科協主席、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帶來兩個提案,聚焦生物醫藥臨床試驗,旨在加快新藥研發。"中國的藥物研發能力本身就比較薄弱,如果審批再比較慢,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大打折扣。有時候我們起步并不晚,甚至比國際上還早一點,但往往在審批上慢了那么一拍,就導致新藥上市比人家落后,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也不為過。"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科協主席、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
陳凱先委員所說的審批主要是指目前藥品進入臨床試驗時要面臨的"遺傳資源審批"。實際上,為了讓新藥研發不耽誤在"審批"上,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曾做過許多努力,2015年7月,CFDA先后發布了《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和《關于征求加快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問題的若干政策意見的公告(2015年第140號)》,大力解決審評緩慢的問題。
然而,同年7月份科技部發的布《人類遺傳資源采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卻又讓新藥審批"一夜回到解放前",按照《新指南》要求,只要是從中國病人采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于全血、血清、血漿、組織、唾液、尿液、頭發等樣本都屬于遺傳資源。所有外企參與的臨床試驗都必須在遺傳辦審批后才能啟動,無論是否出口出境。
"這個《指南》的出臺是為了保護我們的遺傳資源,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是這個審批也大大延緩了新藥上市的進程。因為我們現在很多研究都是國內和國際同步進行的,目標瞄準的不光有國內市場還有國際市場,有些研究為了符合國際規范也會委托國際的CIO公司來幫助設計臨床方案,如此種種都會涉及到遺傳資源審批的問題。"此外,藥物的臨床試驗也并非在一家醫院進行,每家醫院都要審批,大的項目可能涉及五十甚至上百家醫院,這樣一來時間耽誤得比較嚴重。"陳凱先表示,新藥研究國際競爭非常激烈,即使晚一個月上市,其國際競爭力都會大打折扣,而且也會延緩國人吃上新藥的時間。
能不能有一個簡化、高效的管理方法,既能夠保護我們的遺產資源,同時又能加快藥物的臨床研究?對此,陳凱先委員建議,或可將目前的遺傳資源審批制改成備案制。"臨床試驗一般都是在國內的綜合醫院做,并非拿到國外去做,所有的樣品都不走出國境,完全是可控的。我們可以規定一個條規,要求所有加入臨床試驗的醫院都要加強遺產資源的保護,并對其執行結果加強核查,如有違背則需要負法律責任。"
另外,陳凱先委員還建議,如果審批制不能改為備案制,那是否能夠不再要求幾十個醫院分別審批?"比如,可以將其作為一個統一的藥品項目來審批,執行項目責任制,如此一來臨床研究也將會加快。"
陳凱先委員的第二個提案則聚焦在民間輿論對"試藥人"的爭議上,他認為輿論對于藥品的臨床試驗存在著誤解。
藥物臨床試驗是驗證藥物在人體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方法,也是整個新藥研發過程中耗資最大、時間投入最多的環節。而我國是最有希望在臨床試驗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因為中國人口多,病種多,患者多,醫療機構數量也大。但現在社會輿論上,對藥物臨床研究明顯有些誤解,有些人甚至認為臨床研究是拿人做'小白鼠',拿人做實驗,不尊重個人權益,"有些人甚至認為這種事情可以讓國外先搞起來,中國沒有必要先搞,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風險。這種想法是會阻礙中國的生物醫藥研究的。"
對此,陳凱先委員認為,這是一種誤解,也是對臨床試驗志愿者的一種輕賤。"我們的臨床試驗志愿者都是非常健康的,他們好多人都是大學生,醫學院的學生,他們承擔的是一份社會責任,這個責任其實比獻血的意義還要大,獻血三五百毫升,只能救一到兩個病人,但一個臨床試驗的成果卻可以造福無數人。"另外,國家對臨床研究責任的保障也有一定的考慮,發生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陳凱先委員呼吁,我們應該端正觀念,鼓勵和推動新藥的臨床試驗。"抹黑或者傷害這個行業和群體,那么藥物不能得到驗證、新藥不能上市,損失的是我們每一個人。"
研發邁向“奇點突破” AI(人工智能)制藥企業英矽智能前不久官宣了一個好消息:公司自主研發的首款AI候選藥物——小分子抑制劑INS018_055完成了中國IIa期臨床試驗全部患者入組。這或許......
6月26至27日,國家藥監局召開優化藥品補充申請試點工作中期總結會,通報前期優化藥品補充申請試點工作進展,研究下一步優化藥品補充申請試點工作質效措施。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果出席會議并講話。&......
全球首款“可降解鎂金屬顱骨固定系統”多中心臨床試驗于2024年6月30日在上海啟動。這一系統由上海神經外科專家會同上海一家本土科技創新企業的科學家們,歷時多年自主研發而成,填補了世界神經外科手術材料領......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2024年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的公告。在此次公告中,明確了2024年度重點實施的企業標準領域,涵蓋57個行業,146個重點領域。如專用設備制造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
6月18日,沃森生物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決定終止研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和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疫苗的臨床試驗。今年4月,沃森生物終于開始清理新冠疫苗產品研究戰場。終止兩項新型疫苗臨床試驗6月18日,沃......
落實《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體外診斷試劑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指導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范開展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監督檢查工作,國家藥監局組織修訂《關于印發醫療器械臨床......
2024年5月18-19日,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清華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辦,重慶醫科大學、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芯片分會、重慶市醫學會、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工......
2024中國生命科學大會、2024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博覽會暨中國腫瘤防治年會、2024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會暨博覽會第二日多場專題論壇同步進行,匯聚行業內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最新科研成果、技術趨勢等深入......
5月20日是國際臨床試驗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于當日發布了《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截圖報告顯示,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
5月27日,四川百利天恒公告稱自主研發的創新生物藥注射用BL-M07D1(HER2-ADC)單藥用于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ER2陽性乳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已于近日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BL-M07D1是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