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3-31 14:14 原文鏈接: 施一公:時不我待舍我其誰

      今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圍繞知識分子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我國知識分子為國家和人民所作的歷史貢獻,精辟論述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重大意義,對廣大知識分子更好地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為做好新形勢下知識分子工作明確了新方向、確立了新坐標、提出了新任務、注入了新活力。

      講話在全黨全社會特別是在廣大黨外知識分子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體現了中共中央對知識分子的充分信任和親切關懷,黨外知識分子深感振奮、倍受鼓舞。大家表示,將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履職水平,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貫徹落實好。

      從即日起,統戰新語開設“知識分子?大家談”欄目,刊發部分知名黨外知識分子的學習體會文章。

      今年是我回國工作的第十個年頭。10年前,我的實驗室剛剛啟動,首批學生還懵懵懂懂。2007年3月我的清華實驗室開始了第一個科學實驗。而今,我們于2015年發表的剪接體結構已經登上了國際經典生物化學教科書的封面,我在清華培養的博士生已經在中外研究機構開始獨立領導實驗室。2006年當我決定放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職位全職回國的時候,有很多人疑惑不解,認為我瘋了;可是今日回頭看,我想再沒有人會懷疑這個決定的正確性。這十年,我親身見證、經歷、更重要的是親身參與了中國的高速發展,深切感受到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切切實實正在發生的進行時。

      然而這十年,當中國國內穩定發展時,世界大勢卻發生了巨大變遷,特別是近幾年的變化可用“目不暇接”來形容。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中,“打鐵還需自身硬”,科技強國、人才興國。運用科技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為人民的幸福安康保駕護航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看望政協委員時的這番講話既是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激勵和鞭策,也恰恰道出了我們的心聲。

      過去十年,中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很多領域拉近了和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可是作為工作在國內一線的科學家,我卻反而有了更多的緊迫感,原因很簡單:我國已經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如無意外,躍居第一大經濟體也只是時間問題。之前我們的心態多為追趕,前方的路或多或少有跡可循、有經驗教訓可以借鑒;但是現在我們要開始調整心態,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若干領域要思考如何“引領”的問題。從割地賠款落后挨打到勵精圖治重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華夏整體而言在五千年的歷史上也屬首次。我們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必須要面對錯綜復雜的挑戰。所以,我對總書記講話中連提三個創新心有戚戚:“不斷強化創新意識,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攀登創新高峰。”秉持創新的精神鍛造自身實力,運用創新的思維應對不可預測的挑戰。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作為創新的主力軍,責任重大!

      結合自身實踐,我以為,作為一線的科技人員,創新體現在對于本領域科研工作敢為天下先的追求,發揮才智,探索未知,為人類文明書寫新篇章,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而另一方面,2008-2015年間,受學校信任我負責清華大學生命醫學建設,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科研教學幾個方面同時進行改革嘗試,今天清華大學已經成為備受國際矚目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回顧這期間的經驗教訓,我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個機構的管理者,創新體現在對新機制體制的不斷探索,以及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智慧、不忘初心推進改革的勇氣和韌性。

      中國的發展和強大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六年前,我在“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成立大會上曾經呼吁我們每一位專家要“樹正氣,去私心,敢擔當,有作為”,要把個人奮斗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升華人生價值。這是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會一直努力踐行的準則。總書記講話中體現出來的對知識分子的尊重、信任與倚重更是一劑強心針,讓我們為了國強民富,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好明天而心無旁騖地努力,輕裝前行。惟行勝于言,直掛云帆濟滄海。(作者系無黨派人士,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文章

    科學界“勞模”施一公:我平均每晚睡5小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12.shtm......

    MolCell:施一公團隊解析人類pretRNA剪接機制

    長久以來,剪接體的調控機理是怎樣的,它們在細胞內部的動態組合和變化是怎樣的,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研究興趣,但其神秘的面紗一直未被揭開。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在 Molecu......

    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新進展:解析人類pretRNA剪接機制

    從tRNA前體(pre-tRNA)中去除內含子在生命的三個王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類中,這一過程是由tRNA剪接內切酶(TSEN)介導的,包括四個亞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

    施一公校長,獲聯合國重要獎項

    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公布了2023年(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4位獲獎者。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因在剪接體相......

    科學家找到可能觸發阿爾茲海默癥記憶衰退機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2.shtm科技日報訊(記者劉園園)記者1月15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施一公團隊歷經8年探索,在......

    施一公:最高2500萬元的資助給最膽大的人

    55歲的施一公很少如此動容。“如果回溯25年,我能夠得到穩定支持的話,我相信我會更大膽。我一定會按我的性格,選擇最不可思議的科學研究項目去進行,一定會的!”在“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的鎂光燈下,中國科學院......

    最新!“新基石研究員”首期資助名單公布,58人上榜!

    2023年1月13日,備受關注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公布,首屆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等人宣布了資助者名單。“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最大的特色是“選人,不選項目”,因此被稱為中國版的“HHMI計劃”。項目由騰......

    2023年開門紅!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CellResearch發文

    載脂蛋白E的三種亞型(APOE2,APOE3和APOE4)僅在兩個氨基酸位置上存在差異,但其免疫調節作用卻截然不同。這種APOE亞型依賴的潛在機制仍然是謎。2023年1月2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在Ce......

    讓更多世界級成果出自中國實驗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6.shtm◎本報記者劉園園從北京回到杭州,黨的二十大代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吳連......

    施一公在《最強大腦》上“搶”的他,終入學西湖

     施一公(左)與楊英豪(右)合影西湖大學供圖團隊車輪戰最后一場,水之隊還是零分。所有人屏息凝神,等著壓軸的奇襲賽。14歲的楊英豪被委以重任,寬松的藍色連帽衛衣之下,瘦小的身板躍躍欲試,一出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