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
3年前,我國啟動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即“千人計劃”,按照這個計劃,國家將在未來5—10年內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工作,并建立40—50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曾是“千人計劃”倡議者之一,并于今年1月當選“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首屆會長。12月17日—18日,由施一公率隊的“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執委會成員來寧參觀考察,并接受了南京日報記者專訪。
聯名寫建議書,提倡實施“國家教授計劃”
記者:聽說當年您參與了“千人計劃”的倡議?
施一公:是的。當時我剛從美國回到清華大學,受邀參加“五四”座談會,我和北大的饒毅、陳十一等人聯名起草了一份建議書,希望國家實施“國家教授計劃”,用特殊的方案和政策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記者:為什么會想到提出這個建議?
施一公:我們當時做過調研,以生命科學為例,2007年,在美國34個州的研究型大學里面,擔任生命科學學科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華人,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過800人。這個數字和1998年的數據相比,增長了15—30倍。這些數據至少證明,中國在海外的人才資源,是世界一流的。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對中國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恰好當時中央有關部門已經在著手研究和制定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措施,我們的建議恰逢其時。當年底,國家“千人計劃”正式啟動,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1500多位“千人計劃”專家中,三成左右是創業類人才
記者:目前“千人計劃”共引進了幾批?創業類人才大概占多大比例?
施一公:截至目前,“千人計劃”已實施了3年,評出了6批共1510名“千人計劃”人才,第7批上周剛剛在北京進行了答辯。在已評出的1500多名“千人計劃”人才中,創新類大約占70%,創業類大約占30%。就拿我們這次來考察南京創業環境的聯誼會成員中,幾乎都是創業類的“千人計劃”人才,在國內多個城市都有公司。
記者:最近,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名單剛剛公布,為什么會實施這一計劃?
施一公:海外集聚了一批中國青年高層次人才,他們畢業于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大約35歲左右,是最有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的群體。因為待遇、科研環境等條件,他們畢業后的首選地還是美國。“青年千人計劃”就是為了吸引這批青年人才回國,從今年起,每年引進400名左右海外優秀青年人才,至2015年共引進2000人,為今后10—20年中國科技、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撐。
聯誼會成立一年來,積極推動“千人計劃”專家服務社會
記者:“千人計劃”聯誼會什么時候成立的,是個什么樣的組織?
施一公:“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今年1月成立,由國家“千人計劃”項目引進專家自愿發起和組成,是歐美同學會下設的17個分會之一。當時成立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等出席,鼓勵我們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海外人才回國創新創業服務,成為科技創新創業思想碰撞、智慧交流和經驗分享的重要平臺。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重視。
記者:聯誼會成立一年來,做了哪些事?
施一公:聯誼會下設數理、化學化工、能源與資源、醫藥與生物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經濟與金融、工程與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共8個專業分會,我們的宗旨是16個字:聯誼交流、協同合作、建言獻策、服務社會。今年5月—6月,我們參與了中組部組織的“六省行”活動,9月16日在無錫召開了“千人計劃”太湖峰會,400名歸國的“千人計劃”專家到會。此外,各專業分會積極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溝通,逐步參與到科技、教育、衛生、醫藥、經濟、金融等領域的重大問題決策咨詢中,還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起,做好“千人計劃”專家回國后的創業輔導工作。
“千人計劃”讓高層次人才成群結隊地回國
記者:您以前來過南京嗎?印象如何?
施一公:兩年前,我曾到南大做化學生物講座,當時時間緊,連南大的校園都沒時間看。這是我第二次來南京,從北京坐動車過來,很方便。南京的綠色、空氣都很不錯,讓人感覺很舒服。
記者:這次實地考察感覺怎么樣?
施一公:雖然我來南京不多,但南京創新創業的氛圍很濃厚,很多朋友都多次向我提到了南京“321”引才政策,力度很大,舉措很實。這次一同來考察的幾位“千人計劃”專家,有的已經和南京當地政府談好了合作意向。我希望,能通過我們和大家共同的努力,充分發揮“千人計劃”專家的智力優勢,推動包括南京在內的更多城市的創新創造。有了人就有了一切,通過“千人計劃”實施,讓高層次人才成群結隊回國,一定能夠帶動中國實現科技強國。
次要剪接體負責U12型內含子的剪接,由5個小核RNAs(snRNAs)組成,其中只有一個與主剪接體共享。2024年3月14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及萬蕊雪共同通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
天津市科技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的理念,堅持立足科技創新主戰場,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使......
12月11日至12日,“鳳棲吳興創見未來”第六屆湖州吳興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總決賽暨產才融合發展論壇舉行。區委副書記、區長潘永鋒出席總決賽頒獎儀式并致辭。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委人才辦主任魯有銘,副......
日前,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多位專家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基于全球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及我國的重點研究方向,當前至2035年我國產業發......
6月10日,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眾多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研討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專家的主旨演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712.shtm......
長久以來,剪接體的調控機理是怎樣的,它們在細胞內部的動態組合和變化是怎樣的,深深地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研究興趣,但其神秘的面紗一直未被揭開。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在 Molecu......
從tRNA前體(pre-tRNA)中去除內含子在生命的三個王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類中,這一過程是由tRNA剪接內切酶(TSEN)介導的,包括四個亞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
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網公布了2023年(第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的4位獲獎者。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因在剪接體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2.shtm科技日報訊(記者劉園園)記者1月15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施一公團隊歷經8年探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