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下屬的那珂核聚變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當天開始組裝核聚變發電實驗裝置“JT60SA”。該裝置由日本與歐盟合作建設,預計2019年開始運轉。
太陽發光發熱依賴其內部無休止的核聚變反應,比如氫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溫條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能量。如果能在地球上以受控方式模擬這種反應,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就可源源不斷地用于發電。
目前,日本與歐盟、中國、美國、韓國、俄羅斯和印度等7個參與方正在法國建設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預計2020年開始運轉。“JT60SA”是為研究開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下一階段的原型堆而建設的。
“JT60SA”的建設主要通過對此前運轉的實驗裝置“JT60”進行大規模改裝,采用能夠封閉等離子體的線圈等新零件。等離子體對于核聚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物質。
與其他能源相比,核聚變的原料取自海水,可謂無窮無盡。這種反應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環境也幾乎沒有放射性危害。目前,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能源正逐漸枯竭,人類正在使用的核裂變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均具有局限性。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最初由蘇聯和美國于1985年聯合倡議,然而這一計劃曾因種種原因擱淺。近10年來,能源、環保等問題不斷帶來新挑戰,該計劃重新得到各方重視。
據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50.5%,標志著電力行業“雙碳”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3月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6.2億千瓦,位......
截至3月15日,世界最高海拔風電場——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累計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32萬噸,節約標準煤3.05萬噸。三峽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一期項目于2021年底全面投產發電,......
日前,首臺國產空氣冷卻最高能效等級的重型燃氣輪機在河北秦皇島順利下線,這是國內重型燃氣輪機生產制造技術水平的新突破。首臺國產空氣冷卻最高能效等級的重型燃機長11米、總重達400噸。燃氣輪機不僅可以將天......
國際首個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供圖近日,國際首個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在河北張家口順利并網發電。該項目總規模為100兆瓦/400兆瓦時,核心裝備自主化率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特任教授楊正金團隊在用于鹽差能發電的離子交換膜方面取得新進展,報道了一種磺化的超微孔聚氧雜蒽基(SPX)離子膜,揭示了軟物質限域下的離子傳遞特性,利用膜內亞納米的親水微孔實......
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應用化學系徐銅文、楊正金團隊研發了一種磺化的超微孔聚氧雜蒽基(SPX)離子膜,揭示了軟物質限域下的離子傳遞特性,并利用膜內亞納米的親水微孔實現了極高的離子選擇性,......
7月1日,中國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 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網發電,也標志著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并入主業發展。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利用兩個水面,建設用地40萬平方米、裝機規模18......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室研究員姚會軍團隊在一維/二維復合結構反電滲析發電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
能源早新聞丨全國發電裝機已達23.8億千瓦!國家能源局:2021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1億千瓦,同比增長20.9%。國家能源局1月26日消息,其日前發布了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
單浮體氣動式波浪能發電模型。鄭望舒供圖1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在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自航單浮體氣動式波浪能高效轉換機理研究及驗證”的支持下,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