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發明了一種細胞高速識別篩取新技術,可在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眾多研究領域提高細胞分析和篩取效率。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細胞》雜志網絡版上。研究團隊綜合利用超高速熒光成像技術、超高速數據處理技術、微流體技術等跨領域技術,研發了這一名為“智能影像激活細胞分析儀”的設備。它能借助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對細胞圖像進行分析,以每秒約100個的高速識別細胞,并根據分析結果篩取目標細胞。
研究小組稱,他們已在微生物和血液細胞的篩取實驗中確認了這一技術的實用性和通用性。這一技術有望大大提高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細胞分析研究效率。
3月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張捷教授課題組在監測地震、應用人工智能實時估算地震震源破裂機制參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地震發生后,借助人工智能可在1秒內準確估......
3月8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了《人工智能的認知神經基礎白皮書》。該白皮書總結了過去一年間在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和計算科學交叉前沿領域的一些重要探索和發現,以期更好的為相關......
馬斯克的公司已將“腦控”裝置植入猴子頭骨,并承認還在鉆研“科幻領域”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道,當地時間2月1日晚,特斯拉和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其推特上表示,他的初創企業......
上海提議:建獨立的人工智能學院!在國家戰略的指導下,上海推出了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在今年上海兩會上,張毅等24名委員聯名提案,應設立獨立的人工智能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發......
要學的東西太簡單?太難?人類可能會因此無聊或沮喪,但人工智能不會。在剛結束不久的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eurIPS)上,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者展示了一項新方法,讓人工智能自己訓練自己。......
生物學界最大的挑戰之一——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開發的深度學習程序AlphaFold能夠精確預測其三維形狀。長久以來,人們需要借助實驗確定完整的蛋白質結......
現在,人工智能有了新本領:放氣球。根據《自然》12月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智能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該研究結果代表了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非常......
日前,中國5G+工業互聯網成果發布會在武漢召開,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呂堅在會上發布了《2020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當前,人工智能與......
據美國太空網25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的創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猶如“火眼金睛”,幫助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過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隕石坑。NAS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款新機器學習......
近日,人工智能(AI)研究領域頂級會議NeurIPS(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正式在官網公布NeurIPS2020接收論文表。中科院計算所與阿里安全圖靈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