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3-14 11:39 原文鏈接: 日本成世界上首個掌握可燃冰采掘技術國家

      日本12日宣布成功從愛知縣附近深海可燃冰層中提取出甲烷,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術的國家。那么,日本成功從海底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這對全球能源結構有什么意義?中國可燃冰研究采掘已取得什么進展?中國海域和陸域有多少可燃冰的資源?記者連線了可燃冰研究資深專家、浙江工業大學教授裘俊紅,就這些讀者關注的問題作出解答。

      專家:日本的開發計劃可能過于樂觀

      采掘試驗由日本經濟產業省屬下的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實施。該機構利用地球深處探測船“地球”號,從愛知縣渥美半島附近約1000米的海底挖入330米,到達可燃冰層后,通過把可燃冰中的水分抽出降低其壓力,使水和甲烷分離,然后提取出甲烷。該機構將繼續在該海域進行為期兩周左右的采掘試驗,以進一步完善技術。

      裘俊紅表示,日本從海底可燃冰中分離出甲烷,如果日本能夠把這項技術實現商業化利用,那么必然對日本乃至全球的能源消費結構產生很大的影響,或推動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日本原計劃于2010年實現可燃冰的開發利用,現在又推遲到 2018 年開發出成熟的可燃冰商業開采技術。這一計劃在時間進程上可能仍然過于樂觀,因為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是一個難題,許多問題還沒有解決,特別是可燃冰的大規模商業開采對海底環境和溫室效應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不清楚。

      福島核電站事故促使日本加速開發新能源

      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后,日本核電站相繼停止運轉。為彌補電力缺口,日本不得不依賴火力發電,用于火力發電的天然氣、石油等進口猛增,使日本出現巨額貿易赤字。日本期待通過可燃冰的商業化生產降低甚至擺脫對外依賴,實現能源自給。日媒稱,即將出臺的日本政府《海洋基本計劃》將明確提出到2018年確立可燃冰商業化生產技術。

      此外,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韓國等國家政府也都分別制定了有關可燃冰的長期研究計劃,計劃在5~10年內實現可燃冰的商業開采。

      由于擔心技術不成熟可能導致海底大量溫室氣體涌入大氣加速全球變暖,各國在開采設計上都非常謹慎。

      中國可燃冰研發居世界先進行列

      裘俊紅說,1999年我國“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國家專項開始實施,由此展開對海底和陸域永凍土區的可燃冰資源的實質性調查和研究。2007年5月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鉆獲可燃冰樣品,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后第四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采到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標志著中國可燃冰調查研究水平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2008年11月我國又在祁連山南緣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鉆獲可燃冰樣品。

      “目前可燃冰的開采主要面臨三個問題:一是技術層面上的困難;二是成本是否合算;三是環境破壞的問題。相對海底可燃冰的開采,陸域可燃冰要容易和環保些。”裘俊紅說,“我國會先從陸地凍土進行試驗、開采,然后再運用到海底可燃冰的開采。計劃2020年―2030年為可燃冰開采試生產階段,2030年―2050年進入商業開采階段。”

      中國可燃冰儲量大,真正利用至少需20年

      據估計,在我國 215 萬平方公里的永凍土區下,可燃冰的遠景資源量可達 350 億噸油當量。我國海域可燃冰控制資源量達 40 億噸油當量。

      那么,可燃冰是否將成為繼石油之后人類所依賴的重要新能源?裘俊紅說,當今世界對常規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消耗巨大,預計在四五十年之后全球的油氣資源就會枯竭。可燃冰與石油天然氣相比,具有儲量大、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優點,所以可燃冰被作為一種潛在的繼石油天然氣之后人類所依賴的重要新能源,但國人真正接觸利用可能至少還要20年的時間。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可燃冰及其衍生技術緩解全球變暖

    近日,《能源與環境科學》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與綜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員李小森團隊撰寫的最新文章。該文章系統地闡述了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及其應用技術在全球......

    研究揭示可燃冰及其衍生技術緩解全球變暖

    近日,《能源與環境科學》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與綜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員李小森團隊撰寫的最新文章。該文章系統地闡述了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及其應用技術在全球......

    大尺度全尺寸可燃冰三維綜合試驗開采系統面世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李小森團隊針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野外試采風險大、成本高等難點問題,基于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條件,歷時3年自主研制出國際首套有效體積2585升、最大模擬海深......

    開采可燃冰速率有望再提速

    日前,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采圓滿成功。經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實驗,這次試采創新利用水平井鉆采技術,使用了多種自主研發的技術設備,有效提高了產氣規模、開采效率。從探索性試采到試驗性試采,我國的可燃冰產業......

    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

    26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

    聚焦我國首次成功試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在哪個海域?

    5月18日,一則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標志著我國可燃冰開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

    寧波材料所在可燃冰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能源的短缺,開發清潔環保的新能源成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的迫切需要,而籠型水合物在新型清潔能源開發、能源儲存、溫室氣體捕獲和氣體分離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籠型水合物是在一定溫度......

    可燃冰產業化生產再進一步,可燃冰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再次邁出關鍵一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中海油牽頭的天然氣水合物戰略研究啟動會近日在北京中國海油大廈舉行。以中海油作為依托單位申報的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獲得國家科技......

    可燃冰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產業化生產再進一步

     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生產再次邁出關鍵一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中海油牽頭的天然氣水合物戰略研究啟動會近日在北京中國海油大廈舉行。以中海油作為依托單位申報的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已......

    日本離“可燃冰”商業開發還有多遠?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面對能源自給率破安全警戒線,化石燃料占比過高,可再生能源難以基荷,核電無法重啟的難題,安倍政府不得不另尋出路,一手拿著可燃冰,一手握著氫能,試圖以這兩大“國產資源”為抓手,一舉甩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