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9-12 13:29 原文鏈接: 日本搭建迄今最輕冰結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85.shtm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日本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了300多種全新冰結構,多孔超輕類似氣凝膠,其空間網狀結構中充滿氣體分子,而外表呈固體狀,并發現迄今密度最小(即最輕)的固體水結構,研究這些新結構有助于揭開水分子在低溫低壓等極端環境下的性質。

    人們一般認為,冰塊是由水冷卻而成的固態晶體,晶格呈六角形結構。但其實,并非所有的冰都是這種六角形結構,科學家們已經從實驗上驗證了17種冰結構的存在,這些不同于常規冰的結構一般存在于外行星或外行星大氣層中。

    水分子在比大氣壓更高的壓力下被壓縮時,其形成的冰塊會比常規冰的密度更大;而當氣壓極低時,水分子會變成類似棉花糖、充滿氣體、密度更低的晶體結構。現已發現兩種低密度冰結構:密度為常規冰80%的太空富勒烯狀冰塊,以及結構像沸石礦的沸石冰,其內的水分子模塊就像樂高積木塔一樣,密度為常規冰的50%到90%。

    發表在最新一期《化學物理學雜志》上的研究論文稱,日本岡山大學科學家松本正和(音譯)及其同事利用一種類似分子積木游戲的計算機模型,發現了第18種可能存在的冰結構。他們以沸石冰為基礎,像玩積木一樣,將沸石冰中的某些結構移走,換成其他的結構模塊,從而讓其越變越輕。最終他們模擬出300多種密度更小的納米冰結構,并發現這些結構在低壓和接近絕對零度(-273.15℃)條件下能保持穩定。

    相關文章

    小行星表面第一次探測到水分子

    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現已退役的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提供的數據,美國西南研究所科學家首次在兩顆小行星的表面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為揭示太陽系中水的分布提供了新線索。相關論文......

    鹽水表面水分子組織方式不同此前認識

    英國和德國科學家在15日出版的《自然·化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鹽水表面水分子的組織方式與此前認為的不同。最新研究不僅顛覆了教科書上的相關內容,也有望催生更好的大氣化學模型和其他應用。氯化鈉溶液液體與......

    羽生結弦重大失誤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冰面問題?

    北京時間2月8日,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弦上場。比賽中,羽生結弦的第一跳出現了跳空的狀況,成為整套節目最大的遺憾。對此,羽生結弦在賽后向媒體解釋了當時的情況:“我第一個動作起跳時,卡到了冰面上的一個小洞,......

    讓冰懸浮?科學家發現新“不粘鍋”效應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你知道如何讓一口普通鍋變身“不粘鍋”嗎?當將其燒得很熱時,即使鍋中不放油,也能讓食物不粘鍋——這其實是利用了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冰也可以出現萊......

    科學家獲得界面水分子結構為綠色制氫提供新途徑

    水分子直接參與眾多重要的電催化反應,但對處于固液兩相界面的水分子在電催化反應過程中的結構變化與作用機制研究一直是電化學領域的難點。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劍鋒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潘鋒教......

    “水立方”變“冰立方”只要13天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如今又常被稱為“冰立方”。10月,“相約北京”國內冰壺測試活動和“相約北京·昆泰”2021年世界輪椅冰壺錦標賽相繼在“冰立方”精彩落幕,水立方“水冰轉換”冬奧改造項目順利通過賽事......

    距地128億光年星系中發現水

    根據位于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最新觀測結果,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近128.8億光年、早期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星系SPT0311-58中發現了水......

    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TheJournalofPhysicalChe......

    大連化物所利用“大連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學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團隊與南京大學教授謝代前合作,利用基于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簡稱“大連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學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

    太赫茲光譜有望解釋水的異常性質

    液態水維持著地球上的生命,但其物理性質對于研究人員來說仍是個謎。最近,一個瑞士研究團隊利用已有的太赫茲光譜技術測量了液態水的氫鍵。利用這種技術開展的工作,未來或許能幫助解釋水的特殊性質。該團隊在美國物......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