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多有關問題圖片和剽竊行為的指控,兩篇描述使用一種簡便方法獲得STAP細胞的論文的作者正在考慮撤銷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一個調查委員會于3月14日在東京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論文的3位作者對外宣布了他們的聲明,同時該調查委員會稱已經證實有關STAP細胞的論文在撰寫過程中存在“嚴重錯誤”,但尚不足以判斷是否存在科學不端行為。
隨著深深的一躬,RIKEN主席Ryoji Noyori表示:“對于由RIKEN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STAP論文在社會上引發了這么大的關注,以及造成了這么大的麻煩,深表歉意。”總部位于東京附近的RIKEN負責監管國立研究中心,其中就包括這3位作者任職的研究所。而與此同時,尚沒有人報告能夠重復該研究小組獲得STAP細胞的方法。
神戶市RIKEN發育生物學中心的Haruko Obokata和山梨大學以及美國波士頓市哈佛醫學院的同事,在1月3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成功培育出了能分化為多種細胞的新型“萬能細胞”。這種“萬能細胞”是將體細胞放入弱酸性溶液中,通過施加刺激后制成的,因此被命名為STAP細胞。論文說,與擁有同樣能力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和胚胎干細胞相比,新細胞的制作方法更為簡單安全,有望用于再生醫療領域。
然而在論文發表幾天后,便有博客作者和投稿者在PubPeer網站上開始質疑論文中所使用的圖像。例如論文中的圖片存在不自然的線條,似乎是合成圖像留下的痕跡;論文中有兩張酷似的圖片,本是不同的實驗,但可能使用了同一只實驗鼠的圖片;有兩處實驗手法與其他論文酷似,但是沒有說明出處,涉嫌抄襲;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其他研究人員都無法根據論文制作出STAP細胞。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的干細胞研究人員Paul Knoepfler在其博客上建立了一個網頁,希望那些試圖重復這一技術的科學家能夠在這里報告他們的試驗結果。然而沒有人能夠成功復制這一技術。
RIKEN于是在2月13日開始了一項相關調查。然而關于這項研究以及Obokata之前發表的論文的新的質疑依然不斷出現。
在3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由RIKEN分子遺傳學家Shunsuke Ishii率領的調查委員會公布了他們迄今為止的調查結果。這份中期調查報告聚焦了論文的6個疑點,但結論卻是模糊的。報告指出,其中2個疑點是由于處理數據不當,不屬于故意造假,其余4個疑點有必要繼續進行調查。該報告寫道:“這并不是造假或不當行為。”但調查委員會表示,Obokata確實在此次論文中使用了自己博士論文中的圖片。
Ishii強調,委員會到目前為止只是確定了事實,判斷是否存在不端行為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和審議。
雖然研究小組中的數名成員如今仍然堅持能夠制作出STAP細胞,但是這一成果被徹底否定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對于STAP細胞是否真的存在,Ishii表示,這一問題取決于科學共同體的判斷。中國北京大學干細胞學家鄧宏魁表示:“我們在嘗試新的方法,但是迄今為止并沒有成功。”但他表示將繼續嘗試,特別是如果有關該方法的更多細節能夠得到披露。
而這兩篇論文的作者Obokata與合著者Hitoshi Niwa及Yoshiki Sasai在他們的聲明中對于論文的不確定性及誤差引發的混亂表示歉意。三人寫道:“我們正在就撤銷這些論文的可能性聯系其他作者。”據悉,這兩篇STAP細胞論文是日本和美國的14名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撤銷原則上需要全部作者同意。Noyor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旦調查委員會得出結論,確實存在科研不端行為,我們會按照已有的規定進行嚴格的紀律處分。”RIKEN研究主管Maki Kawai則表示,RIKEN將對整個事件進行評估,并強化其研究倫理培訓。
此外,除《自然》雜志上的論文存在諸多疑點外,還有研究人員在網絡上揭露Obokata向早稻田大學提交的用英語書寫的博士論文也存在可疑之處,如開頭的20頁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網站上的一篇科普文章幾乎完全相同,而且所用照片有可能剽竊自日本一家生物工程企業的主頁。
日本學術界對于研究者的論文數量、發表刊物知名度、被引用量等量化標準非常看重,是升遷的主要指標。雖然日本政府制定了預防和懲治學術造假和學術腐敗的相關法律,但在巨大的利益和日益激烈的競爭面前,仍不斷有人“以身試法”。
目前,關于STAP細胞的爭論已經超越了干細胞研究領域。東京大學地震學家在Knoepfler的博客上寫道:“這種混亂已經影響了公眾對于日本科學的各個領域的信任與支持。”
一位《自然》雜志的發言人表示,該期刊的調查工作“依然在進行之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6.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等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利用雙中子星并合過程中的引力波輻射特......
采訪剛開始,李濤(化名)向《中國科學報》提出了一個記者此前從未聽到過的要求——“你寫報道的時候,能不能別用感嘆號啊?”李濤是國內某“雙一流”高校化學專業一名大四學生。不久前,他的一篇學術論文發表在某國......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政策研究論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陽能電池供應鏈或能讓太陽能更便宜。該研究顯示,與限制外部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廠商供應的國有......
根據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成群的蜜蜂能夠產生強度相當于雷暴的電場。相關研究10月24日發表于國際科學期刊《iScience》雜志上。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月26日報道,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
長春堿(Vinblastine),又稱長春花堿,是提取自馬達加斯加長春花的天然物質,能夠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及紡錘體微管形成,從而抑制癌細胞分裂。長春堿作為抗癌藥物,其獲取受植物資源的嚴重制約。近日,丹麥......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發布2022年11月-12月政府采購意向,預計花費8538萬元采購包括原位電子順磁共振譜儀、數字PCR儀、高分辨率自動化活細胞成像系統等23項儀器。詳細信息如下:序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4.shtm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當衰老......
今天(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開始前,首場“黨代表通道”開啟。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我住在蒿枝壩村,脫貧摘帽以后,農民的口......
結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類重大慢性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2020年全球有近990萬新發TB患者,并有約151萬......
齊聚CAR-T第一梯隊玩家FDA官員分享監管洞見未來已來,就在眼前;遠方不遠,已在腳下!隨著國內首款CAR-T上市,屬于我們的生物醫藥時代被正式喚醒!仿佛站在2022年的今天,我們已經能夠清晰地看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