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檢索被廣泛應用的時代,搜索引擎幾乎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習慣上網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習慣,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第一反應是“百度”一下,看看網上是怎么說的,“看病找百度”已經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
依靠網絡盲目自診,看病必先檢索,總把病往最壞處想,這種網絡時代的“百度病”正在蔓延。然而這種網絡自診的行為不僅自我誤診的可能性極高,也給醫患溝通帶來問題。
“百度病”讓醫生“很怒”
醫生王晶晶最近與病人發生了一次爭執,這次爭執的起因是一位病人有血尿的癥狀,尿液中的紅細胞數量超標,王大夫表示先做個CT看看結果。而病人堅稱自己很大可能得了膀胱癌,需要做膀胱鏡,理由是“上百度查過了,癥狀跟我這個一模一樣”。病人還強調說:“你這個醫生年紀輕輕怕是沒整明白。”
“我這個暴脾氣當時就火了,是我這個醫生專業還是你這個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網上有人說’專業?我再年輕那也在醫學院熬了這么多年呢?”王晶晶回憶起這事時還是十分郁悶。她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最終的結果是,這位病人的情況是腎結石導致的。她說,現在病人喜歡上網看自己得了什么病,來看病的時候直接要求醫生做診斷、開藥,“遇上老資格的醫生還能壓得住一點,像我這種年輕的,說什么病人都不信”。
王晶晶遇到的問題不是個案。在湖南一家兒童醫院當兒科醫生的張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夸張地說:“最郁悶的就是我們這些干兒科的,都已經被逼得干不下去了。”因為家長對孩子非常緊張,總擔心孩子得的是某種網絡上說的嚴重病情,一旦被醫生否認,常有惡語相向甚至肢體沖突發生。“哪怕你勸說半天讓他暫時信你了,過一個小時,孩子還沒好,家長又要打上門了,說我們是庸醫害人。天地良心啊,什么藥讓您家孩子一個小時就能痊愈啊!”張凱無奈地說。
微博上,常有醫生吐槽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百度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專業人士”打架。張凱說,許多病人百度自己的病情以后,覺得自己很懂,和大夫要求這樣治療,要求用或不用某些藥,大多都是不靠譜的。“說實話,我們其實面對這種情況會有本能的反感,我們多少年學的,不是你百度一分鐘能搜出來的。”
溝通是關鍵,現實有局限
實際上,“百度病”并非中國獨有,在美國,這樣的網絡自診被命名為“谷歌病”。有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越來越多的健康人在谷歌搜索引擎里查詢各種癥狀,因為擔心自己患上重病。報道提到,每當看到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病人,醫生的第一反應是,這由病毒或者鏈球菌感染引起。但“如果你上網查詢‘頸部淋巴結腫大’,檢索結果里還有向你介紹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網站”。
但是,網絡自診在美國帶來的醫患關系問題卻并不如在中國明顯。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王宇認為可能是醫療體制的不同帶來的溝通程度不同。作為中國赴美留學生,又留在美國工作,他體驗過兩者的差異。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那邊身體有什么不適第一步就與家庭醫生溝通,有時候是電話,有時候面談,基本上家庭醫生對你的家庭情況和身體情況都有一定的了解,你不用多說什么,只要說出這次你是哪里不舒服,就可以讓他給你做初步的檢查和診斷。醫生和病人的整個交流一般很輕松愉快。醫生也并不反對患者根據自己的癥狀進行網絡搜索,相反醫生會覺得你這樣愿意科普、學習的行為值得肯定。他說,也有一小部分醫生為了與患者溝通更加通暢,會在自己的診療室里擺臺電腦——用于與患者一起檢索,然后針對檢索結果進行分析。
談及這一情況,張凱表示,我國目前的醫療資源情況要做到這一步基本不太可能。他說:“我一上午坐在那里門診,從8點到11點半,上百個病人等著我看,分給每個人的就只有幾分鐘,大家都很著急,我在這里跟你上網聊天,后面的人怎么辦?”
兩分鐘被醫生打發,病人無奈
相比醫生對“百度看病”的反感,病人們有不一樣的看法。“我現在有點不舒服,就喜歡上網搜,網絡提供了太多的便利。現在看個病多不容易啊,你真要找靠譜好醫生就得去大醫院,去大醫院看個病太費勁了!排隊花去2小時,好不容易見到醫生,看病總共2分鐘。你問他問題,遇到耐心的醫生還回答你,有的醫生還懶得回答。”在北京工作的小張對記者說。
記者采訪他的時候他正因為重感冒在回龍觀的一家社區醫院打點滴。他告訴記者自己遇到生病的情況采取的策略是,上百度搜索自己的病癥,心中有底了就上社區醫院開點藥。“社區醫院的醫生吧,那水平跟我差不了太多,也就幫忙開個藥。”小張說。
網絡自診要謹慎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百度病”還是“谷歌病”,網絡自診都要十分謹慎。
在國外,維基百科是很多人信賴的信息來源,人們能從那里獲取不少有用而且有趣的知識。然而,最近發表于《美國骨科學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看起來已經比某些網站靠譜得多的維基百科,從中獲取的醫療信息還是會有不少問題。
在國內,在百度上自診最可怕的不是那些搜索出的不專業的“二把刀”答案,而是利用病人對網絡檢索的信任而投放的真假難辨的廣告。“網絡看病”流行,吸引了不少不良商販加入其中,導致網上信息良莠不齊。記者發現,你若用病癥名加上“怎么治”作為關鍵詞在百度進行檢索,就會跳出許多醫院的網站鏈接,尤其是一些專科醫院。在一些大型網絡社區,以及一些健康網站都設有相關板塊,網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網絡上交流病情,里面還有許多自稱“醫生”的網友在線免費咨詢病癥,這些背后都有較大的利益鏈,需要慎之又慎。
因為在網上直播唱歌,上海一家三甲醫院的血管外科專家歐敬民火了,粉絲們紛紛涌進他的直播間,點贊的同時,也好奇這位外科醫生為何要直播唱歌,有時還是深夜,在路邊、甚至火車站廣場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
為應對韓國醫療界定于本月18日舉行的全面罷工,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當地時間16日在主持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時宣布,政府將于17日啟動應急方案,針對重癥疾病患者實行應急輪流值班制,以減小醫療空缺造成的......
醫療人工智能(AI)最受“吹捧”的承諾之一,就是它們能夠幫助人類臨床醫生更精確地解讀X光和CT掃描等圖像,從而作出更準確的診斷報告,增強影像科醫生的表現。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
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醫療論壇于28日至29日在香港舉辦。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簡稱“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院AI中心”)與倫敦國王學院聯合實驗室“HKMedTechHu......
3月25日,韓國醫科大學教授們計劃在今日集體提交辭職,以此表達對政府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計劃的反對,并與已發起“辭職潮”抗議此政策的醫生們站在同一陣線。據韓國媒體報道,此舉可能使政府與醫療界的矛盾進一步......
韓國媒體18日報道,韓國保健福祉部已向大韓醫師協會兩名官員發出吊銷其行醫執照的最終通知,這是此次醫生“辭職潮”開始以來,韓國政府首次正式吊銷離崗醫生行醫執照。2020年3月11日,在韓國首爾,醫護人員......
近日,上海市衛健委印發了《關于命名2023年度本市醫療衛生單位職工健康辦公室、值班室、休息室樣板間的通知》,據悉,經專家考評,上海市肺科醫院醫生辦公室、上海市東方醫院膽石中心醫生辦公室等5家單位職工健......
網友建議取消繼續教育學分制度國家衛健委親自打來電話:會考慮進一步改革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學分制度又被廣泛地討論了起來,其是否應該被取消再次成為關注的議題。近期,一名醫生在《收到國家衛健委的回電好激動》一文......
外科手術是醫學領域中最復雜、最具挑戰性的醫療過程之一,外科醫生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經驗積累,才能在手術中熟練應對各種情況。在這個視頻中,b站用戶Dr圓哥哥介紹了外科手術的地獄級難度排行榜,包括普外科、......
夜班費補發了,績效獎金扣了一半,不知下月還會不會扣。”北京同仁醫院一位主治醫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降薪風波的“結尾”。近日,這家中國頂級眼科醫院的醫生們反映8月工資大幅縮水,績效獎金和夜班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