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9-02 18:45 原文鏈接: 昆明動物所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取得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AD),俗稱老年癡呆,是發生在老年期的一種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逐漸喪失。AD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全世界AD患者數量目前正在急劇增長。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有著數量最多的AD患者,社會經濟負擔日趨沉重。探索有效的AD預防、控制和干預方法,直接關系我國人民健康,關系老齡人口生活質量。AD有效干預手段有賴于人們對于其病理生物學機制的認識和理解。

      遺傳因素是AD最重要的風險因子之一。流行病學數據顯示,AD的遺傳力高達79%。前人發現APP、PSEN1和PSEN2是早發家族型AD的致病基因;然而,只有不到5%的患者是由于這些致病基因的突變導致。對絕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晚發性散發病例而言,存在大量的遺傳易感基因有待發現。近期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在歐洲人群中發現了大量的與晚發性散發型AD遺傳風險相關的常見遺傳變異位點,對AD遺傳機制的解析提供了很多新思路。然而,領域中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例如:已鑒定的AD遺傳風險相關的常見遺傳變異位點多位于功能未知的非編碼區,從統計學相關到功能基因鑒定、機制解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已鑒定的遺傳因子主要基于歐洲人群的研究,由于疾病的復雜性與人群遺傳背景的異質性,歐洲以外人群的AD遺傳因子還沒有得到系統深入的研究。目前,針對我國AD群體的系統遺傳分析工作,與我國巨大的AD受累人口極不相稱。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團隊聯合多家醫院,針對我國AD群體開展了較為系統的遺傳分析工作,并取得了系列進展。如發現補體因子C7基因稀有的錯義突變rs3792646能顯著提高我國人群AD發病風險;線粒體復合物IV相關基因的遺傳變異,通過調控相應基因的表達水平而影響AD病理變化;基于AD病理組織基因表達數據整合分析,搭建了AD數據庫AlzData(www.alzdata.org)。

      在近期的工作中,該團隊運用遺傳學手段,結合全基因組測序與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乙酰轉移酶ACAA1基因的稀有錯義突變rs117916664(p.N299S)可顯著提高我國漢族人群早發性AD的發病風險。研究人員分別從分子、細胞和小鼠動物模型等多層次,對該突變開展了系統研究,發現p.N299S突變可降低ACAA1的酶活性。在細胞模型層面,ACAA1 p.N299S突變可使神經細胞溶酶體功能紊亂,影響突觸功能蛋白的表達,并且該效應與細胞中敲除ACAA1基因的效應相一致。在動物模型層面,ACAA1 p.N299S過表達可加速AD小鼠模型的學習記憶功能的衰退,并加速Aβ病理生理學特征以及海馬區域神經元的丟失。進一步機制解析發現,ACAA1 p.N299S導致的Aβ的沉積以及神經元功能的紊亂,是由于溶酶體功能缺陷導致的自噬受阻引起。由于ACAA1基因是長鏈脂肪酸代謝途徑的最后一個代謝酶,該發現將AD的發生與脂類代謝紊亂予以關聯。該工作不僅發現了我國AD患者的一個新的重要致病突變,還證實了自噬-溶酶體系統清除Aβ,對于維持神經元功能非常重要,這為AD疾病機理的解析提供了基礎數據,也為未來的AD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干預靶點。

      該研究工作近期以A novel missense variant in ACAA1 contributes to 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impairs lysosomal function, and facilitates amyloid-β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cline為題,發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的資助。

    W020210902375333784751.png

      圖1 ACAA1基因p.N299S突變可顯著促進AD模型小鼠Aβ病理生理學特征的進程

    W020210902375229952851.png

      圖2 ACAA1基因p.N299S突變通過破壞自噬-溶酶體系統,從而促進AD的進程


    相關文章

    AdvSci:新研究揭示Lag3蛋白促進致病性Tau蛋白在神經元之間擴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用實驗室培育的腦細胞和小鼠模型進行的實驗中發現,一種名為Lag3的細胞表面蛋白不僅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的刺激免疫系統攻擊癌癥......

    年度盤點:2023年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初現曙光

    阿爾茨海默病(AD)又稱老年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礙為主。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全球AD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回望2023年,AD......

    新藥獲批上市,阿爾茨海默病離“治愈”還有多遠?

    今年1月9日,我國繼美國、日本之后,正式批準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侖卡奈單抗上市。這款藥曾被美國《科學》雜志列為2023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如何攻克阿爾茨海默病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課題。據世界衛生組織......

    一場學術報告,成了他權威人設崩塌的開局

    如果世上有后悔藥,DomenicoPraticò一定不會去作4年前的那場學術報告。如今他學術權威人設的崩塌,正是發端于那場報告的提問環節。時鐘撥回到2020年2月5日,美國天普大學阿爾茨海默病中心主任......

    宮內環境與遺傳因素對子代健康有何影響?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673181、82173525、31900487、82003471、82273642)等資助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邱琇教授團隊在宮內環境與遺傳因素對子......

    NatureCancer:線粒體DNA突變增強免疫檢查點療法的癌癥治療效果

    幾十年來,我們已經知道超過50%的癌癥存在體細胞的線粒體DNA(mtDNA)突變。而生殖細胞中的線粒體DNA突變是人類遺傳性代謝疾病最常見的原因,其影響已經得到證實。然而,線粒體DNA突變在癌癥中的生......

    研究發現貝伐單抗可減緩早期阿爾茨海默病進程

    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葉小菁團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腦科學中心唐亞梅團隊和林偉杰團隊,研究發現了貝伐單抗可減緩早期阿爾茨海默病進程。相關研究發表于《轉化神經變性病》(TranslationalN......

    遺傳發育所玉米籽粒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

    RNA編輯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編輯作為一種RNA轉錄后加工機制,對于調控基因表達具有重要意義。RNAC-U的編輯是胞嘧啶(C)經過脫氨轉變為尿嘧啶(U)的過程。在此過程中,PPR(......

    這些食物,縮短你的壽命,讓你越吃越想吃,你卻每天都在吃

    近日,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eLif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ethylglyoxal-derivedhydroimidazolone,MG-H1,increas......

    研究揭示腫瘤浸潤CD8+T細胞代謝適應的新機制

    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效應功能的喪失是免疫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代謝適應對T細胞功能和命運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線粒體能量代謝受到多種線粒體行為的影響,包括線粒體融合和線粒體-內質網耦連,而目前人們對腫瘤......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